原標題:冬至后是進補關鍵時期 飲食4禁忌和進補一樣重要!
“冬至,十一月中。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冬至是陰陽轉換的關鍵節(jié)氣,“陰極之至,陽氣始生”,
從這天開始,陽氣就慢慢回升了,被人們視為“大吉之日”。

冬至后是進補關鍵時期,飲食4禁忌,和進補一樣重要!
所以人們常常選擇在這個節(jié)氣進補,正所謂“冬至一陽生,三九補一冬。”
但是,在這進補關鍵時期,如果補的不對,可是有大問題的!
以下4點,請千萬記住了,別做。
本期嘉賓
1、盲目進補
冬季有一些人身體比較虛弱,
盲目進補后反而引起不良反應,如胃疼、腹脹、腹瀉等情況。
如果人脾胃功能較弱,出現(xiàn)“虛不受補”,
進補后會先引起消化不良,進而影響吸收功能,造成營養(yǎng)不良、氣虛血弱等后果。
同時,飲食上也有合理搭配。
比如,對于體質虛弱者來說,冬至后食用狗肉大有益處。
但若食用時飲茶,不但不能補身體,反而容易使人吸收腸胃里的有毒物質。
2、虛實、寒熱不分
這一點也是許多人不知道的。
按照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虛癥可分為四大類:氣虛、血虛、陰虛,陽虛。
針對不同的虛癥有不同的補法,對應的滋補方法為:補氣、補血、補陰、補陽。
氣虛者,通常面色蒼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頭暈、動則汗出、語聲低微。
可進食補氣的食物,如:牛肉粳米湯、黃芪母雞湯、山藥花生粥等。
血虛者,通常面色淡白或萎黃、唇舌爪甲色淡、頭暈眼花、心悸多夢、手足發(fā)麻、婦女月經量少、色淡、后期或經閉。
可進食補血的食物,如:何首烏粳米紅棗粥、黃豆燉豬肝、兔肝煲等。
陰虛者,可出現(xiàn)低熱、手足心熱、午后潮熱、盜汗、口燥咽干、心煩失眠、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等癥狀。
可進食滋陰的食物,如:芝麻、綠豆、藕、黑木耳、銀耳、豆腐、甘蔗、山藥、甲魚等。
陽虛者,可出現(xiàn)畏寒肢冷、面色蒼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長等癥狀。
可進食溫陽的食物,如:枸杞、肉桂、益母草、人參、山藥等。
3、無病進補
無病亂補,不僅增加開支,還會害自身。
“虛則補之”是中醫(yī)的治療原則,進補的作用是“補虛益損”。
因此,進補并不是多多益善,過猶不及就不好了。
虛寒體質的人可進食羊肉溫補,但若過食則會導致上火。
再比如,一些人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
所以對于體質正常的人,正常飲食,適當食補預防即可。
4、慕名進補
一些人看到別人補什么自己就補什么,
但是人們常說的一些有名的滋補食物并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如雞湯雖滋補,卻不適合腎功能不全者,
腎功能不全者無法分解雞湯中的小分子蛋白,易引起高氮質血癥,反而加重病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