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的行囊,繁榮發(fā)展的時代
時間:2019-02-03 00:05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回家的行囊“沉重”:里面裝著思念、心意,也裝著對未來的期盼;回家的行囊也很“輕快”,網購、物流的發(fā)展讓返鄉(xiāng)“輕裝上陣”。一年一度的春運,記者走近杭州火車站里等待回鄉(xiāng)的人群,從他們的行囊也看到了春運的變化。(2月1日 人民網)
——
自1980年“春運”一詞在人民日報上出現,至今已有近40載情懷歲月。諸多人群集中在春節(jié)期間返鄉(xiāng),山一程,水一程,背上行囊的滾滾人流形成了“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周期性遷徙”。行囊伴著游子從拼搏奮斗的他鄉(xiāng)到飽含深情的故鄉(xiāng),春運盛景中一張張樸實、疲憊卻滿懷期待的面孔映射出“一個流動的中國,充滿了繁榮發(fā)展的活力”。
滾滾車輪,一日千里;“草草”行囊,歸心依舊。幾十年來,春運行囊的變化演繹著時代的變遷。前不久,有媒體刊登一篇名為《三代人的春運行囊》的文章,文章中記錄著父親春節(jié)返鄉(xiāng)行囊是一個大帆布包,里邊裝著衣服和禮物,行囊顯得很笨拙;自己外出求學,寒假來臨遇見春運大軍時,用兩個輪子的拉桿箱拉著行囊走,走累了拉桿箱可以充當停歇點;女兒春運行囊則是“空手”操作,一個手環(huán)便能操控行李箱,讓行李箱能夠自己走回家。春運行囊的“輕快”化,倒是使得當下游子回家更加方便。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我們的春運行囊如何變化,無論你是手提肩扛還是指尖一點,不同時代的春運行囊里面裝的仍然是家人對自己的期盼。
“時間是最忠實的記錄者,也是最客觀的見證者”。春運行囊的“輕快”化、“簡單”化,讓我們的回家路更加舒適、暢快,同時也篆刻著時代進步的印記、見證著時代變遷的美好。我們把目光從春運行囊轉向當下春運的“新產物”,近日,有媒體推出《流動中國看春運“新詞匯”》一文,其中就提到反向春運、旅游春運、智慧春運、溫情春運……春運的種種變化讓城鄉(xiāng)之間、代際之間、以及各行各業(yè)之間處在“同一時空下”,實際上也隱喻出咱們老百姓正乘坐在開足馬力前進的中國列車上,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所釋放的紅利正撲面而來。
一頭是夢,一頭是家。行囊不再像從前一樣繁重,但是,行囊再少,也不能忘記給家中的親人帶一份心意。在中國字典里,過年回家送親人禮物體現的是善意、敬意。如今物流產業(yè)發(fā)達,加之鐵路行李托運為大眾所喜愛,不能“親自”將他鄉(xiāng)的特產以及大件禮物帶回家,也應該將將飽含善意、敬意的物件送到,即使不貴重,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
無論身處何處,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時,我們都會從天南地北背上行囊往家的方向走去,如今行囊“輕快”、交通便捷,我們必將踏著時代之光,給流動的中國注入更多活力。(文/謝廖全紅)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