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下的老年模式路向何方
時間:2021-02-07 23:35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加油、為我們的工作賦能。然而,互聯網時代,也落下了一個個年邁的身影,白發(fā)老人們踉踉蹌蹌趕趟跑,卻始終趕不上技術的進步。因為不會使用防疫碼,老人與車站人員發(fā)生了爭執(zhí),不會使用移動支付,老人在超市遭到了拒收人民幣的尷尬,不會網絡掛號,一些老人不得不轉車好幾次到醫(yī)院窗口排隊預約……顯然,要化解這些尷尬,急需我們揚長避短,打造幫助老人適應互聯網社會的“老年模式”。
“互聯網+養(yǎng)老”服務產品主要包括“線上”的網絡服務平臺,與“線下”具體的居家養(yǎng)老的上門服務、社區(qū)居家養(yǎng)老服務照料中心服務、地產養(yǎng)老服務,以及老年可穿戴產品、金融教育、法律援助等其他專門信息服務產品。通過“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共同打造養(yǎng)老服務產品,實現老年服務一體化、便捷化、多樣化與全面化,以滿足不同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我們看到疫情期間,送菜、打車等凸顯了互聯網、手機的重要性,互聯網時代確實能破解一些傳統養(yǎng)老服務的“堵點”“痛點”,但是老人對手機互聯網的使用困惑也是我們不能忽略的問題,而要破解這些問題急需打造幫助老人適應互聯網社會的“老年模式”。老年化時代,養(yǎng)老服務是一個重點話題,而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這一話題將會從為老人解決困難切入,所以我們更應該關注互聯網的老年模式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落實互聯網老年化,讓老年人在互聯網中享受福利呢?這就需要國家加大宣傳力度,因材施教,針對特殊群體采用相應的方式。因此要多采用報紙、電視、廣播等老年人熱衷的接收方式,讓老年人了解到互聯網,明白互聯網的好處,與此同時,通過微信微博客戶端等宣傳方式,加大宣傳教育,讓更多年輕人多回家陪伴自己的父母,用親情改變老年人對互聯網的偏見,幫助老年人接觸到互聯網并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也要讓對互聯網熱衷的老年人多向身邊的人去介紹互聯網,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面對面、點對點的交流,擴大互聯網的影響,通過真實地感受,幫助老年群體進入互聯網。充分利用互聯網。另外要加大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產品的便捷程度,有計劃地設置老年人專享智能手機模塊,讓老年人主動對智能手機產生興趣,樂于使用智能手機,幫助老年人更快更好地適應互聯網。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在描述他想象中的理想國時勸解人們:在贍養(yǎng)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系的老人。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乘著技術的帆船乘風破浪時,別忘了那些還在原地,節(jié)奏緩慢,力不從心的老人,讓我們打造屬于老人的理想國互聯網“老年模式”,讓技術更有溫度,人情更加寬容,讓老人更有尊嚴更體面的變老。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