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方式的進步 不是為了人性的退步
時間:2018-12-04 11:56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云南昆明一位賣小吃的老人,因不愿麻煩兒女在大學門口賣小吃維持生計,沒想到僅僅7元錢一份的章魚小丸子,有很多人手機付款時只付1分錢或1塊錢。使得老人一個月虧了2000多,氣得吃不下飯。(人民日報)
現(xiàn)如今生活中手機快捷支付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人們出門只要帶一部手機基本可以解決所有商品交易問題。但快捷支付是通過交易網絡虛擬貨幣而非交易實物紙幣,因此讓一些“有心人”鉆了空子。筆者認為,我們在肯定支付方式進步成果的同時,難道不應深思為什么社會在進步,而部分人的人性卻在退步?
快捷支付安全的教育在于積行成習。通過各種宣傳教育方式,動員全民共同牢固樹立快捷支付安全意識,防范化解各類安全風險。有了快捷支付安全意識,還要注意學習一些快捷支付安全常識,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準確地識別風險,避免“無心之過”。例如在收付款過程中,可以開啟語音播報功能,這樣付款動態(tài)就可以隨時播報,避免如上事件再次發(fā)生。
快捷支付的安全問題,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頻繁發(fā)生的快捷支付安全事件,與一些用戶缺乏警惕意識有關。例如有些人會掃描公共場所內不知道是否安全的二維碼、點擊網頁上出現(xiàn)的鏈接、從非正規(guī)途徑下載軟件等。在進行快捷支付交易時要保持頭腦清醒、保持理性,避免掉進“有心人”精心設計的騙局。
快捷支付安全的管理在于完善支付軟件功能,堅持“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要求對可“提供”虛擬貨幣交易的APP的貨幣來源進行監(jiān)管與跟蹤,對類似于逃款、騙款以及虛報金額進行貨幣交易等金額與實際不符的行為進行嚴格執(zhí)法。在一個健全的社會,法律的落實應該是擲地有聲的,執(zhí)法力度夠嚴,人們才會有敬畏之心,法律規(guī)定才可以真正落到實處。
“生而為人,請務必嚴謹。”每一起快捷支付安全事件,都不僅僅是欺騙方與系統(tǒng)不成熟的責任,也同樣需要用戶提高自身支付安全辨別意識,明確交易風險,謹慎交易。中國使用快捷支付的用戶越來越多,增長越來越快,交易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管理控制風險的同時加強安全教育,這樣兼顧便利與安全,讓進步的支付“產物”更值得信賴,快捷支付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文:宋雪華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