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范迪安談藝術界獨特的“白明現象”
當一種藝術的名字與一個國家的名字疊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意味著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并成為文明進程代表性的標志,中國的陶瓷就是這樣一種藝術。
陶瓷在中國的誕生以及向世界的傳播過程中,構筑起一條文化交流的長河,但與此同時,這份豐厚的歷史也帶來一份文化上的沉重,向當代藝術家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而正是從這一意義層面上看待白明的藝術,我們可以看到一位當代中國藝術家如何將傳統(tǒng)的資源轉化為今天的創(chuàng)造,并形成具有啟發(fā)性的藝術影響力。
青韻漫繞
中國的改革開放向世界打開了文化交流之門,白明作為成長于這一文化環(huán)境中的中國藝術家,幾十年來,他一方面沉浸于陶瓷藝術的研究與探索,在深入中國陶瓷藝術傳統(tǒng)的基礎上,用自己的作品書寫了陶瓷藝術新的篇章,表現出充沛的創(chuàng)造才華。與此同時,他更在陶瓷藝術世界中不斷探索新的方向,使陶瓷藝術成為他作為文化表達的語言,建構起一個當代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世界?梢哉f,時代孕育了新的藝術,而白明的藝術也象征著一個新的藝術時代的到來。
在我看來,白明的作品總是在給人提供新穎的視覺審美的同時提示著一種具有開拓性的創(chuàng)造方式。在中國藝術界,他獨特的創(chuàng)造方式通常被視為“白明現象”,陶瓷藝術的傳統(tǒng)在他那里透露出最本質的文化屬性,從而讓人驚嘆于他的思維穿越歷史的時間,使中國悠久的陶瓷傳統(tǒng)精髓在窯火的催孕中靈魂出竅,古色穆然。另一方面,他的藝術又展現出一位精神探險者的鋒芒,讓人看到傳統(tǒng)文化如鳳凰涅槃般的浴火重生,生成當代藝術的結晶。他在世界各地博物館舉辦的展覽和參加各種國際藝術大展的呈現,向世界講述了陶瓷的中國故事,也講述了中國藝術跨越文化界限的故事,而這一切正是在于他在藝術人生中的雙重超越。
生生不息
第一層超越是從傳統(tǒng)陶瓷到當代創(chuàng)新。白明擁有深厚的陶瓷藝術素養(yǎng),也在許多年的陶瓷制作中形成了極為精湛的技術語言,最可貴的是,他始終關注如何深入發(fā)掘陶瓷藝術的文化內涵。中國古代一向注重“道”與“器”的關系,《易經》中說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在做“器”的時候,要賦予器物更高的精神價值,甚至要通過做“器”來實現對“道”也即精神的把握,所謂“器以載道”。白明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始終將每一件器物的塑造作為一種精神的表征,賦予器物以文化的容量,從而使人在面對他的作品的時候能感受到作品后面深厚的文化能量。
器·形式與過程
在“器”的塑造上,白明總是將塑形的過程作為自己心靈接通宇宙天地的過程。他塑造的器形基本上完全超越了具體的實用功能,更多朝向獨立的生命形態(tài)。所做的器形大度方正,圓渾飽滿,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文化大國的基因在發(fā)揮著作用,使他制造的“器”如同一個懷抱天地的容器,具有博大雄渾的氣象。在為這樣的器形催生的時候,他的心靈與宇宙的氣息渾然貫通。與此同時,白明不僅是一名陶瓷家,更是一位有著深厚繪畫功力的藝術家。他最初的理想就是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繪畫與陶瓷相結合,從而使陶瓷作品成為獨立的藝術,擁有繪畫的意境。他在繪畫上的修養(yǎng)來源于中國傳統(tǒng)的文人畫,在器物的表面描繪花鳥植物和山水圖像的時候,他充分發(fā)揮了中國繪畫用線條造型的特性。在他的許多作品中,如同游絲般精細的線條彌漫于器形通體,無始無終,連綿不斷,構筑成一個生機盎然的生命世界,體現出中國寫意繪畫的精神屬性。與此同時,他還將繪畫的表達發(fā)展為更加具有抽象意味的描繪,將點、線、面的語言發(fā)揮到 ,這就完全突破了傳統(tǒng)陶瓷的主題和語言。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