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美術”史實考據(jù)論壇現(xiàn)場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執(zhí)行主編高嶺發(fā)言
內容提要:
本文基于八五美術運動既是藝術運動,也是理論運動的認識,以作者參與運動的親身經歷為主題。本文本著尊重歷史、回顧歷史的原則,對八五后期即1987年到1989年現(xiàn)代藝術展結束為止兩年期間,本人在藝術理論、藝術批評和翻譯介紹及參加組織活動等方面的情況,做了簡要記述,重點闡明本人在思想上和認識上為何介入新潮美術,如何開展學術活動,這期間的學術活動之間的邏輯關系和演進程度以及取得的成果等。方法采取循序漸進的編年體形式。
關鍵詞:八五美術 繪畫的變革與反思 拿來主義 結構主義 語言學 存在主義 藝術精神與藝術語言 黃山會議 現(xiàn)代藝術大展
八五時期歷史資料:1988年9月《江蘇畫刊》封面。(資料提供:高嶺)
“八五美術運動”既是一場藝術運動,也是一場理論運動,甚至可以說正是作為一場理論運動,它才獲得了廣泛和深入的對后續(xù)中國美術界持續(xù)的影響力。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攻讀美學專業(yè)研究生期間,從1987年開始,在這場運動的后期兩年中,陸續(xù)發(fā)表有關藝術變革的翻譯和理論文章,參加了后續(xù)的重要活動,有幸被列入“與這場運動的需要相適應在80年代也產生了一批 的理論家、批評家和社會活動家”名單中[1]。盡管我的寫作和參與的活動經歷,屬于這場運動的后期,與數(shù)百名全國各地的 藝術家和數(shù)十名前輩及師長理論家發(fā)起并且全程參與這場運動的經歷和建樹相比,顯得短暫和微小,但本著為后人留下完整和可信賴的歷史資料的目的,我在此以自己為對象,試圖客觀地還原自己在這個后期階段的經歷過程,而這個階段對于我而后至今的藝術理論、批評和策展生涯來說,恰恰是重要的起步和開始。
我在美學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是中國繪畫美學,這是當時美學專業(yè)中 以具體的藝術門類為研究方向的。但究竟是什么能夠吸引我在埋頭傳統(tǒng)藝術理論典籍的同時,會涉足當時被稱為“新潮美術”的藝術創(chuàng)新和變革領域呢?其實,這種巨大的反差和跨度的背后,是當時美學在人文學術界所占據(jù)的顯赫地位,是由于它在理論上始終保持著與中國的現(xiàn)實思想文化運動的緊密聯(lián)系,是由于它所代表的中國人文學界,試圖通過學術方式來踐行全社會的思想啟蒙任務。這種鮮明的極具時代特征的文化建設理想與追求的氛圍,促動著我從一開始就將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理論與現(xiàn)代的藝術變革結合起來進行比較,而不是沉溺于書畫考證的故紙堆和概念范疇的象牙之塔。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