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藝理交融·公能并進”第十一屆哲學文化周名家講座在津南校區(qū)東業(yè)務樓報告廳舉行;顒友堉佬g史家、文物鑒定家、書畫家陳綬祥教授主講“藝術哲學與國畫”。講座由南開大學書畫藝術與美學研究中心主任尹滄海教授主持,哲學院副院長李國山,黨委副書記、副院長楊曉峰與上百名師生一起參加。
年逾七旬的陳綬祥站在講臺前,在白板上略略幾筆便將中西方繪畫的審美差別以直觀的方式展現(xiàn)給大家。在娓娓講述中,陳綬祥闡明了“國畫”帶來的審美情趣與西方的“寫實主義”的區(qū)別,“國畫”中蘊含著關于人生的“藝術哲學”。陳綬祥強調(diào)“心”的重要性,他說,中國有句古話“人活一顆心”,中國古老文化情懷影響著一代代中國藝術家;“西方是畫東西,而我們中國是畫畫”,西方“寫實”,中國“寫意”。
講座中陳綬祥一氣呵成在白板上畫了一幅世界地圖,并為在場聽眾展示中國的獨特地理位置、河流特征和地形地貌。“何處黃土不容人”“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等連珠妙語間,陳綬祥向聽眾展開了一幅華夏兒女耕耘天地間的和諧畫卷。他指出,中華文化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離不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中國人善于觀察自然萬物變化的思維方式離不開民族的生產(chǎn)發(fā)展模式,而國畫的觀察點也恰恰就是“生命點”,這便是中國的藝術哲學。
陳綬祥回答了青年學生的提問,他希望青年學生要做真正的中國人,養(yǎng)成一種哲學思想來對待天地間的萬事萬物。
陳綬祥,廣西桂林人,著名文化學者,美術史論家,文物鑒定家及書畫家、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兼職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據(jù)介紹,本次活動是第十一屆“哲學文化周”的開幕講座,本屆“哲學文化周”以“藝理交融公能并進”為主題,將美學理念和“公能”校訓相呼應,旨在普及美學知識、營造“以美育人”的文化氛圍,活動包括尹滄海師生書畫作品展、名家講座、辯論表演賽、漢服設計大賽、電影展播等等。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