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關中第一鐮 緣何落潼關
時間:2024-05-10 09:4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青青

  關中,自古便是天府之國,富庶之地。何謂關中?有學者言,四關之中,即名關中。四關者,北蕭關、南武關、西大散關,東邊先是函谷關,后來函谷關式微,便有了“三秦鎖鑰,四鎮(zhèn)咽喉”的潼關崛起。

  “關中第一鐮”是關中地區(qū)最早收割冬小麥的區(qū)域,緣何落在了潼關?潼關地處秦嶺、黃河之間,光照強、土質(zhì)偏沙、溝坡地多、晝夜溫差大,加之地處陜西最東端,便順理成章成為關中冬小麥成熟最早的地方。有人戲言,若渭南是陜西東大門,那潼關便是東大門的門扇。每年,隨著潼關“關中第一鐮”的開鐮,自東向西,陜西進入金燦燦的收獲季。厚重的農(nóng)耕文化是中華文明歷久彌新的基因密碼,也始終護佑著關中平原。祖脈秦嶺含笑俯瞰八百里秦川,關中的母親河渭河,千萬年來也源源不斷給養(yǎng)著這方土地上的人們。

  潼關和小麥

  五谷這個詞最早出自《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生活中我們常常還會說五谷豐登、五谷雜糧、五谷精。何為五谷?東漢趙岐認為:五谷謂稻、黍、稷、麥、菽也,大體便是水稻、糜子、小米、小麥、大豆。沒有現(xiàn)在常見的玉米、紅薯、土豆,它們在明以降才相繼傳入中國,從而成為現(xiàn)代主要糧食作物的一分子。

  說到五谷中的稷(粟、小米),倒想起秦晉之間一段往事!蹲髠·僖公十五年》語:晉饑,秦輸之粟;秦饑,晉閉之糴。“秦輸晉粟”這件事還有個名字叫“泛舟之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明確記載的內(nèi)陸河道(黃河、渭河)水上運輸?shù)闹卮笫录。晉惠公四年(公元前647年),晉國發(fā)生饑荒,向秦國買糧。秦國的超大型船隊“一字長蛇陣”排開,從都城雍(陜西鳳翔)經(jīng)渭河浩蕩東下,在潼關進入黃河后,向北逆流進入汾河,抵達晉國都城絳。潼關作為黃河、渭河航運的中轉(zhuǎn)點、集散地,其承接東西、連貫南北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西漢時,在此設船司空衙門,專管黃、渭河水運、船庫。后以船司空官名為縣名,隸京兆尹,這是潼關的一個曾用名。

  在安徽亳州城東南的釣魚臺遺址,考古人員發(fā)現(xiàn)一件裝有碳化小麥的陶鬲,經(jīng)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測定距今約4500年。位于新疆阿勒泰吉木乃縣托斯特鄉(xiāng)闊依塔斯村東北的通天洞遺址中,出土有5200多年前的小麥和約5000年前的黍(黍原產(chǎn)地是中國,能同時發(fā)現(xiàn)小麥和黍,說明5000多年前,中西方文明已開始了頻繁交流互動);蛟S,原產(chǎn)西亞兩河流域的小麥傳入中國至少有一條路徑是經(jīng)中亞、河西走廊、關中地區(qū)再至中原大地。

  無論甲骨文相關記載,還是《詩經(jīng)·思文》篇“貽我來牟”(“來牟”亦作“麳麰”,指小麥),都說明商和西周時的小麥種植雖無燎原之勢,卻也司空見慣。東周時,鄭莊公恨周免其卿士,意欲攻之,大夫祭足獻計“借糧割麥”,帶兵到周天子自留地強行收割麥子。由此可見,當時小麥的種植已有了相當面積。

  地中海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冬小麥太喜歡這樣的自然氣候,而黃河流域是溫帶季風氣候,小麥拔節(jié)、灌漿的春天旱,搶收搶曬的夏天雨又多,論自然條件,實在算不上種植冬小麥的 氣候。小麥傳入后先是沿襲了本土粟的種植技術,春種秋收,這樣的生產(chǎn)方式導致小麥產(chǎn)量低。后來才變?yōu)樯夏昵锓N、來年夏收。前者叫春小麥,后者叫冬小麥(也叫宿麥)。潼關地處黃渭洛三河交匯,有灌溉之利;森林覆蓋率高,有腐殖質(zhì)肥地之便,更有深厚黃土宜于耕種。這樣一方田野,著實是承接、留住小麥東進的絕好之處。

  關中和糧食

  小麥成為主要糧食作物之前,小米因其耐干旱、耐貧瘠、耐鹽堿,環(huán)境適應能力強,一直以來都是黃河流域先民的主食。細尋思,自然條件、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本土的優(yōu)勢植物,而植物的性格有時也會影響人的性格。環(huán)境改變?nèi)、人也改變環(huán)境,相互浸潤,大體如此。

  小麥西來雖歷史久遠,但在生產(chǎn)力低下、生產(chǎn)方式落后的古代,很長時間內(nèi),它的存在感委實不強。至于原因,就好玩多了:不知磨面、不能磨面,只會煮著吃、蒸著吃。古代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是粒食傳統(tǒng),五谷皆如此。我們知道,小麥的靈魂是面粉,只有成為面,才會進入花樣百出、琳瑯滿目的“碳水天堂”,倘若只有粒食,那體驗感簡直霄壤之別。小麥的粒食形式有麥飯(蒸)、麥粥(煮),屑食形式有麥粄(碎碴子)。

  小麥難吃到什么程度,這樣的場景頗能說明一二:

  場景一:種麥需行政命令推進。漢初關中人還是習慣種粟不喜種麥,特別是宿麥(冬小麥)!稘h書·食貨志》董仲舒上言:“《春秋》它谷不書,至于麥禾不成則書之,以此見圣人于五谷,最重麥與禾也。今關中俗不好種麥,是歲失《春秋》之所重,而損生民之具也。愿陛下幸詔大司農(nóng),使關中民益種宿麥,令毋后時。”董所言是前人對小麥、小米種植的重視,其實就是糧食安全問題。漢時 農(nóng)學家氾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中遂穰”。直到這時關中種冬小麥才成為主流。

  場景二:小麥只是窮人百姓的食物。唐人顏師古所注,西漢黃門侍郎、書法家史游所撰《急就章》中說:“麥飯豆羹,皆野人農(nóng)夫之食耳。”南朝宋 史學家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袁術傳》有語:“術既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眾絕糧,乃還,至江亭,去壽春八十里,問廚下,尚有麥屑三十斛。”你看,麥屑已化身為最后僅余之粗劣難咽食物。

  場景三:食麥事關孝道大事。慎終追遠是中國人幾千年的精神信仰,而在居喪期間吃麥飯、麥粥,則會被人稱道。《陳書·孝行》說:“張昭字德明,吳郡吳人也。幼有孝性,色養(yǎng)甚謹,禮無違者。……及父卒,兄弟并不衣綿帛,不食鹽醋,日唯食一升麥屑粥而已。”你看張昭食麥屑粥已為孝道標桿。相反的是,若有誰家媳婦給婆婆吃了麥飯、麥粥、麥粄,那可是大大的不孝,要受街坊鄰居、全社會唾棄。

  場景四:食麥是為官清廉的一種象征!短接[·孟宗別傳》記述了“哭竹生筍”的孟宗的一件事:“孟宗為光祿勛,嘗大會,公先少飲酒,偶有強者,飲一杯,便吐。時令峻急,凡有醉吐者,皆傳詔司察。公吐麥飯,察者以聞。上乃嘆息,詔問食麥飯意。宗答曰:臣家足有米飯耳,直愚性所安。”東漢“清流派”代表楊震和李固,清廉之風數(shù)千年來為世人所敬仰。《后漢書》說潼關人“四知先生”楊震子孫“蔬食步行”,想必他和孩子們吃得最多的便是家鄉(xiāng)的小麥吧。而李固也以“常食麥飯”而在官場出名。

  胡餅與交融

  這一切,隨著生產(chǎn)工具的發(fā)明進步而迸發(fā)了時移俗易的變化。秦櫟陽城遺址的石磨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實物。起初石磨是窩點狀磨齒,工作效率不高,產(chǎn)品效果不好。直到出現(xiàn)放射線形磨齒以后,才算是徹底改變了小麥的尷尬處境。

  《漢書·宣帝紀》語:“每買餅,所從買家輒大讎,亦以是自怪。”《續(xù)漢書》載:“靈帝好胡餅,京師皆食胡餅。”你看,面食的出現(xiàn)又催生了新的食物——餅。尤其“胡餅”二字昭示著沉沉的文化交融發(fā)展、滿滿的文明交流互鑒、深深的美美與共。餅有很多種,放入水中煮的叫“湯餅”“索餅”,現(xiàn)在叫面片、面條。《世說新語·容止》言:“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轉(zhuǎn)皎然。”用蒸籠蒸的叫“炊餅”,也就是現(xiàn)在的饅頭,當年武大郎在清河縣走街串巷不停喊的“炊餅、炊餅”便是此物。

  用火燒烤的叫“燒餅”。潼關人將當?shù)厮a(chǎn)優(yōu)質(zhì)小麥面粉制成的燒餅和本土飼養(yǎng)的關中黑豬結(jié)合,不停迭代升級,追求口味 ,創(chuàng)新發(fā)明了“潼關肉夾饃”這一帶有鮮明戰(zhàn)爭文化的快餐飲食。餅“酥脆掉渣”、肉“香而不膩”,講究的是熱饃夾涼肉。真真是“肉質(zhì)細膩,芳香撲鼻,瘦而不柴,咸香適口,回味悠長”,構(gòu)成了舌尖上的潼關印象。

  潼關的關中第一鐮,具有鮮明的標志意義,識別性、象征性、實踐性都極強。千粒重多少、容重多少、籽粒大小形狀顏色,太多的指標,預示著富饒關中將要開始大規(guī)模收割的“喜悅指數(shù)”。待收割完畢,亦要享受豐收的果實,給“龍口奪食”的自己放個小假。鄉(xiāng)村要辦會,要請來秦腔戲班子唱大戲,各種民間娛樂粉墨登場,聚會時要用新麥面變著花樣待客。農(nóng)耕文明下的村莊是安靜的、安定的,是精細的、勞作的。這時凸顯出的是一派精神煥發(fā)的勃勃生機。這些關中地域特色的活動,拉近的是村民距離,凝聚的是村莊力量,催的是鄉(xiāng)土中國的神采飛揚。數(shù)千年來,已成為關中大地骨子里的基因,成風化俗,代代相傳。

  糧食安全自古及今皆國之要事。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腳踏實地、喜氣洋洋,是刻在中國人骨子里的烙印。

  鋤下有雨水,鐮下有收獲。今年潼關的關中第一鐮就要開鐮了,去冬多瑞雪,今春雨水足。風吹麥浪,豐收在望,又是個好年景。(文:陳永笛)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