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三月的柏林電影節(jié),美國女導演希爾曼執(zhí)導的《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以其對女性內容的獨特刻畫大放異彩,并在一眾高質量影片中脫穎而出,最終奪得了“銀熊獎評審團大獎”。
而這部影片被國內觀眾所熟知,主要是因為配角塔莉婭.萊德在網(wǎng)絡上的不經(jīng)意走紅。萊德在柏林電影節(jié)上發(fā)表講話的一段短視頻一時間在網(wǎng)絡上瘋傳,甚至登上了微博熱搜?催^視頻后的網(wǎng)友紛紛表示,塔莉婭.萊德不僅擁有屬于東方的溫柔,還有屬于西方的精致五官,為此人們驚嘆她是“仙女下凡”。
盡管《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在社交媒體上一直伴隨著娛樂話題的出現(xiàn),但這部由美國女導演希特曼執(zhí)導的影片,講述的內容本身是十分嚴肅的。主創(chuàng)們在柏林電影節(jié)紛紛表示這部影片在社會層面的意義,是要喚起人們對少女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導演本人也曾表示,希望這部電影能激發(fā)關于女性權益問題的探討。
年過四十的希特曼,此前曾憑借影片《沙灘鼠》摘得了圣丹斯電影節(jié) 導演獎!渡碁┦蟆肥且詡人的成長視角,向觀眾展示了青少年在成長中的迷惘與徘徊。而在《從不,很少,有時,總是》中,導演希爾曼同樣把鏡頭聚焦于成長中的美國青少年。影片講述了在美國小城生活的少女Autumn發(fā)現(xiàn)自己意外懷孕,但是因為本州法規(guī)法律對女性墮胎的管控與限制,她不得不和表妹Skylar踏上去往紐約墮胎的路途的故事。
影片拗口的片名也來自于女主角Autumn在紐約與醫(yī)院醫(yī)生的一場對話:
當Autumn與表妹費盡心力找到能墮胎的醫(yī)院后,Autumn被要求必須回答一份問卷,醫(yī)生拋出了一連串關于隱私的問題。“男性在你不情愿的時候,與你發(fā)生性行為?”“在發(fā)生性行為的過程中,男性不愿使用避孕措施?”......而她的答案必須在“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幾個頻率中選擇。
片名《從不,很少,有是,總是》,也由此點明了影片的主題。四個冷冰冰的選項不僅象征著醫(yī)生對于Autumn的言語冷暴力,還代表著Autumn成長過程中遭受過的所有性別壓迫。
而影片更多的內容表達,則蘊含在導演高超的拍攝技巧中。
導演希爾曼從未在電影中告知觀眾是誰的過失致使Autumn邁上去往紐約的行程,但她在每一處細節(jié)布下“草灰蛇線”,暗示每一個曾經(jīng)羞辱或欺負過Autumn的男性都脫離不了責任。
學校中侮辱女性的男同學,不在言語上尊重女主的繼父,對女員工實施性侵犯的男主管……盡管導演沒有使用過多的篇幅刻畫這些男性角色,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所有人的行為都在把Autumn推向更深的深淵。
而在鏡頭的運用上,導演始終選擇短焦鏡頭和小景別全程對準兩位女主人公。這樣的做法不僅呈現(xiàn)出無處不在的壓抑和焦慮感,而且對于人物內心的發(fā)展留出大段空白,等待觀眾自己去填補。這些留白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影片內容解讀的多義性和豐富性。
《從不,很少,有時,總是》留給觀眾討論的空間并不止這些,電影的社會表達也成為了人們長期熱議的對象。關于影片的核心主題墮胎問題,許多觀眾在看完影片后會問:“在美國墮胎就這么難嗎?”其實這個問題要追溯到美國關于墮胎的歷史。
上世紀六十年代之前,墮胎在美國大多數(shù)州是違法的,許多女性為了順利墮胎必須去墮胎合法的州或者出國。進入六十年代,在民主平權運動的浪潮下,禁止墮胎的法律遭到了沖擊。
無論是轟動一時的“羅訴韋德案”,還是自由派人士堅持不懈的努力,都促進了美國女性逐漸獲得墮胎的權利。
但是在輿論分裂的美國,反對墮胎的人群并不在少數(shù)。關于墮胎問題,人們分成了支持和反對的兩大派。持自由進步觀念的民主黨站在了支持墮胎這一邊,他們強調女性對于自己身體選擇的權利。而一向與民主黨勢如水火的共和黨,選擇站在反對墮胎的立場,他們認為即使是腹中的胎兒也同樣有生命權。就這樣,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直持續(xù)到了今天,美國人仍然在各大社交媒體圍繞這個問題吵得不可開交,誰也不能說服誰。
當前的美國,盡管沒有全面恢復到禁止墮胎的歷史,但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關于墮胎的服務正在收緊,許多州能提供墮胎處理的醫(yī)院和建議中心越來越少。這一切也要歸功于保守派特朗普的上臺,他導致了目前墮胎問題倒行逆施的局面。未來墮胎問題會走向何處目前還難以下定論,但是去年 法院通過的反墮胎法案似乎證明了越來越嚴峻的形勢。
導演沒有在影片中直接探討這一重大議題,但從《從不,很少,有時,總是》呈現(xiàn)出的對于女性的同情和慰藉,卻從側面佐證了導演對反對墮胎法律的強烈控訴。當然導演通過影片呈現(xiàn)的還不止于此。她還通過對Autumn生活的描畫,展現(xiàn)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得不遭受的困難。但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并未情緒化地展現(xiàn)女性經(jīng)歷不公的時刻,而是幾乎以“白描”的方法展現(xiàn)出她們的生活,仿佛把價值判斷的裁定權留給了觀眾。
導演希爾曼對于女性日常生活事無巨細的呈現(xiàn),印證了導演本人的說法:這是一部關于女性所走的這些不為人知的旅程的故事。
可以說,導演通過一個少女墮胎題材的故事,提供給普通觀眾一個機會,去體察當代女性群體真實的生活面貌。同時也通過展現(xiàn)女性難以言表的疼痛,嘗試呼喚人們對于女性權益問題的關注。無論墮胎是否合法,無論她們經(jīng)受過苦難與否,我們都應該主動關心和關懷身邊的女孩,設身處地地理解她們的處境和生活狀態(tài),不再讓受傷和痛苦成為女孩成長的標簽。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