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失而復得,別讓社會不敢去愛
時間:2018-12-08 22:39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男孩失而復得,別讓社會不敢去愛
近日,“浙江樂清一男孩失聯(lián)5天”的消息引發(fā)公眾關注,該男孩的家人一度懸賞50萬元征求線索。12月5日,樂清警方通報稱,失聯(lián)男孩已經找到并已確認其人身安全。但警方查明,該起失聯(lián)案系男孩母親一手所為。目前,案件還在進一步偵查當中。(12月6日,《鳳凰網》)
男孩失聯(lián)5天的消息牽動著不少公眾的心,其中不乏一些熱心群眾通過社交平臺向這一家人伸出援助之手,然而,這起爭分奪秒的案件最終卻以這樣的鬧劇收場,這難免讓不少人感到心涼不已。社會在發(fā)展,人性或許并沒有隨之進步,男孩“失而復得”的背后,我們不敢想象社會是否還敢去愛。
近些年來,社會上的不少現(xiàn)象都對人性提出了挑戰(zhàn),例如引發(fā)強烈反響的關于跌倒老人該不該扶的問題。在現(xiàn)實面前,人們的態(tài)度經歷了由憤怒到調侃的大轉變,這或許并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同時也驗證了人性中對待欺騙所展現(xiàn)出的脆弱的一面。的確,人性中的溫暖難以抵抗欺騙帶來的傷害,男孩失聯(lián)事件同樣如此。當社會上一次又一次充斥著這樣的欺騙時,公眾的正確三觀難免會遭遇到強烈的沖擊,人們或許會從樂于助人到“羞于助人”甚至是袖手旁觀。我們不難看出,公然的欺騙會在潛移默化中降低社會的溫情,而這對于社會凝聚力的加強也有著十分巨大的負面影響。
當下,通訊技術的發(fā)達也促進了信息傳播的高速化,隨著我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交往日益密切,中國的社會熱點現(xiàn)象也會迅速成為他國的熱議話題。在此情況下,類似偽造男孩失聯(lián)的事件更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畢竟一個缺乏誠信與關愛的社會將難以在世界的舞臺上樹立起威信。我們每個人作為社會的一份子,都應當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堅決抵制破壞社會凝聚力的行為,為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展現(xiàn)出自己應有的作為。
男孩失聯(lián)令人緊張,但出自私欲的欺騙才真正令人恐懼,別讓社會失了愛。(作者/廖雯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