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美術”史實考據(jù)論壇現(xiàn)場 批評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殷雙喜發(fā)言
內(nèi)容提要:2015年是“85美術運動”30年,對于20世紀中國美術史來說,“85美術運動”就如同20世紀初的“五四運動”一樣,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歷史現(xiàn)象。每隔10年左右,都會有許多回憶與紀念活動,如展覽、出版、座談等。作為“85美術運動”的親歷者,本文作者在30年后遙望這一現(xiàn)代美術史現(xiàn)象,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力求客觀地思考一些可能被誤解或遺忘的史實與問題。
關鍵詞:85美術 反思 史實 回顧
殷雙喜在PPT上展示85美術部分相關文獻資料
2015年是“85美術運動”三十年,對于20世紀中國美術史來說,“85美術運動”如同“新文化運動”之于近現(xiàn)代思想史一樣,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重要歷史現(xiàn)象。每隔十年左右,都會有許多回憶與紀念的活動,如展覽、出版、座談等[1]。作為這一美術運動的親歷者,本文作者在三十年后回望這一現(xiàn)代美術史現(xiàn)象,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力求客觀思考若干可能被誤解或遺忘的史實與問題,期待能有更多的史家與評論家能夠?qū)@一重要現(xiàn)象進行研究和討論。
一、“美術新潮”或“美術運動”
有關“85美術”的概念表述,目前的史料文獻非常復雜。2008年,作為“85時期”最重要的理論家之一的高名潞,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85美術運動——80年代的人文前衛(wèi)》一書[2]的“修訂版序”中指出:
本書正文中常常出現(xiàn)’85美術運動、’85新潮、新潮美術以及前衛(wèi)藝術混用的狀況,此番修訂,并沒有將這些概念全部統(tǒng)一為’85美術運動,因為,這種混用是80年代藝術用語的實際狀況,它們都是’85美術運動的同義語。[3]
事實上,高名潞早在1986年第4期《文藝研究》上就發(fā)表了《’85青年美術之潮》一文,提出了“85美術新潮”這一概念,并且共時性地將’85美術新潮的重要藝術群體和活動分為三類:第一,以“北方藝術群體”、“浙江’85新空間”、“江蘇青年藝術周大型展覽”等群體為代表的“理性與宗教氣氛”;第二,以上海、云南“新具象展覽”、北京“11月畫展”、“深圳零展”、山西“現(xiàn)代藝術展”等為代表的“直覺主義與神秘感”;第三,主要是以行為與裝置為主的“觀念更新與行為主義”。熟悉歐洲藝術史的人們應當能夠輕易看出,此三種傾向皆屬于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西方藝術向現(xiàn)代主義轉(zhuǎn)型時期的典型思潮[4]。
上一頁 1234567 下一頁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