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真?zhèn)螁栴}一直都是困擾藝術品金融化的一個門檻。投資人或者網貸平臺都對藝術品行業(yè)缺乏足夠的了解,相關藝術品鑒定的真正專家十分缺乏,而且有的高仿藝術品極度逼真,甚至連專家都會信以為真,一旦出現把假鑒成真的錯誤,將會對投資人造成嚴重損失。
據了解,目前國內P2P網貸平臺大多對質押藝術品采用雙鑒定、雙評估方式,即必須有兩家拍賣行做鑒定,同時平臺內部也會另請專家進行鑒定評估。在雙鑒定和雙評估完成后,借款人必須找一家符合資質的拍賣行做擔保。
鑒定該找拍賣行還是博物館專家?借款人和拍賣行會不會有關聯交易?業(yè)界對此仍有爭議。投資人趙忠誠告訴筆者,對于質押藝術品的真?zhèn),他們目前只能根據網貸平臺的介紹來判斷,在推出一個新融資項目時,平臺上會有藏品價值、成交記錄、風險控制等內容,并附上藏品照片和拍賣成交發(fā)票。此外,種種估價的不確定性也增加了網貸交易平臺的不確定性。
國際藝術品市場類似運作思路也許可以為網貸平臺提供一個出路。一家成立于2007年的英國Borro公司,急需用錢的客戶通過網站或電話提出典當申請,然后在線下將自己收藏的藝術品、珠寶等物品交給公司作為質押物而獲得貸款,借款期在6個月左右。如果客戶沒有按時贖回,公司則會通過自己的拍賣網絡將物品以盡可能高的價格賣出,并將拍賣抵押物所得超過差額部分全部返還給客戶,不從物品售賣環(huán)節(jié)中獲利。
盈燦咨詢研究員高麗秀認為,文化產權網貸平臺如能快速做大做強,將是一個奠定行業(yè)地位的機會,但需付出較大的市場教育成本。從風險角度上來分析,平臺需防范流動性風險及藏品真假的風險,如出現逾期,而藏品又不能變現,平臺將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對于投資人來說,要仔細研究藏品種類,藏品流動性影響變現能力,盡量選擇自己能看得懂的網貸平臺,以防資金受到損失。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