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農工黨中央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人員構成中,來自石化系統(tǒng)的委員居然占據90.9%,來自汽車產業(yè)系統(tǒng)的委員為2.3%,其余4.5%的委員來自環(huán)保系統(tǒng)。此外,不僅主任委員來自中石化,秘書處也設在中石化。另外,在石油燃料和潤滑劑分技術委員會人員構成中,石化系統(tǒng)委員占70.3%、汽車產業(yè)系統(tǒng)委員僅為8.1%、環(huán)保系統(tǒng)委員僅5.4%。
事實上,升級油品質量在技術層面并非難事。在業(yè)界看來,全國油品升級速度緩慢,“兩桶油”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根本原因是,增加脫硫流程將導致企業(yè)產量減少,且成本大幅度提升,包括升級裝置、設備,增加投資,而這些都需要“兩桶油”自行消化。
在標準缺失的情況下,“兩桶油”明顯缺乏大規(guī)模投入的內在動力。
標準缺位
饒達稱,在國外汽車成熟市場,每一次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相同排放標準的燃油均提前半年開始供應,并停止銷售低排放標準燃油。而在中國,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相同排放標準的燃油要拖后4-6年后才上市。“當油品質量落后于汽油車排放標準時,三元催化器很快中毒失效,使汽車實際的排放要降低2至3個等級標準,成為重要的污染源。”饒達表示。
油品滯后也令車企深受其害。據饒達回憶,1986年解放卡車換型時,發(fā)動機便是按照80號汽油設計的,當時還沒有80號汽油供應,這使得一汽解放卡車市場急劇萎縮。這種車超前、油落后的局面非常不利于車企的發(fā)展。
除油品之外,在汽車業(yè)界看來,政策總是將新車作為治污的目標,也令其“傷不起”。
自主品牌車企掌門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直言,“(排放)標準輕易地確定,確實給自主品牌車企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
執(zhí)行高階段排放標準對外國汽車公司很有利,但自主品牌實現技術升級還需要時間。“政策應該提前公布標準以及準確的執(zhí)行時間點,否則對自主品牌造成了傷害。”目前,國5標準具體細則還完全沒有公布,自主品牌車企們十分擔心,突然出臺的國5標準會令其猝不及防。
崔東樹坦陳,目前,北京地區(qū)實施京標準,作為地方標準,并不為其他地區(qū)所認可。這要求車企必須既推出符合國4標準的車型用于其他地區(qū)銷售,還要單獨推出京標準的車型賣到北京。因為發(fā)車出庫時不能混淆,再加上要隨時考慮到北京經銷商的庫存壓力,在流通環(huán)節(jié)也耗費諸多精力。
也希望這一問題能早點解決,不管是油品問題還是汽車問題,給大家一個 好的空氣是很重要的。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