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援建數字臥龍 建成全國首個信息化管理保護區(qū)(2)
時間:2017-08-22 21:43 來源:四川政府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其實,做到這些,投入并不小。“數字臥龍”所有的建設費用為7470.9萬元?傆嬌婕22項建設內容,包含10個機房、8個語音塔、36個監(jiān)控點位、28個WiFi點、3個數字電臺基站等。此外,項目建設期內,臥龍還完成了300多公里的通信光纜鋪設。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香港總共向四川援助100億港元,共計援建項目190個。其中,涉及臥龍的項目為23個,資金總額15.8億元。
如今,在臥龍的深山密林中,再也沒有監(jiān)控和通訊死角。“護林員們拿的對講機能發(fā)揮作用,靠的就是光纜和語音塔。”袁莉透露,臥龍管理局還在進入保護區(qū)的路口、重點林區(qū)等敏感區(qū)域設置了監(jiān)控點。如今,對保護區(qū)內的森林火災熱點、人員出入等實現了在線監(jiān)測,并對管護、執(zhí)法力量實現在線統(tǒng)一指揮調度。
升級
日常飼養(yǎng)電子化管理大數據分析野化動態(tài)
“大熊貓‘冰冰’最近怎么樣?”在臥龍的官方微博上,不少網友打聽大熊貓個體的情況。工作人員在“數字臥龍”平臺上,拿出“冰冰”近一個月時間內的糞便走向和變化曲線圖,身體狀況一目了然。
黃炎說,“數字臥龍”的投用,受益最多的還是大熊貓,實現了日常飼養(yǎng)的電子化管理,可以點滴記錄大熊貓的健康和行為。每個飼養(yǎng)員利用手持終端PDA,錄入每只大熊貓日常進食、排便情況,大熊貓體溫、體重每日錄入。系統(tǒng)后端根據這些信息,對大熊貓個體情況進行研判,為修正飼養(yǎng)管理方案提供依據。還便于依據每只大熊貓的譜系號,確認家族信息,避免近親繁殖。
對大熊貓保護的重中之重——野化放歸,其作用更不可低估。黃炎說,大熊貓研究已進入野化放歸為主的階段。借助系統(tǒng)和野化大熊貓佩戴的導航定位系統(tǒng),可以讓科研人員及時掌握其行蹤動態(tài),進而開展野化培訓大熊貓個體研究。
“數字臥龍”讓野外數據采集實現了信息化。例如,利用大熊貓DNA調查數據,在GIS地圖上進行直觀展示,并依據“數字臥龍”監(jiān)測數據的變化,分析大熊貓種群的生活習性并修正野化放歸方案。
“‘數字臥龍’系統(tǒng)還有很多作用。比如,我們通過系統(tǒng)確認,臥龍具有豐富的食物網和完整的食物鏈等等。”臥龍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會與香港方面加強溝通,以進一步提升“數字臥龍”的功能,提高保護區(q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