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想你的風吹到了哀牢山”。
起因源于一名視頻博主獨自進入哀牢山收集材料的視頻在網絡走紅。鏡頭下的哀牢山云霧繚繞、水面靜謐、野性十足……不少游客紛紛選擇在國慶假期來到這處神秘的“小眾”地區(qū)一探究竟。由于太多人涌入,一時間,哀牢山從人煙稀少的“禁區(qū)”變成了人滿為患的“景區(qū)”。
探索未知,幾乎是人類的天性。爆火的哀牢山到底有多兇險?當“打卡攻略”指向未開發(fā)區(qū)域,如何界定“景區(qū)”與“禁區(qū)”?
擅闖禁區(qū)
兩景區(qū)同日發(fā)警示
10月5日,#哀牢山堵車##哀牢山存在大地磁場強度異常的現象#等話題相繼登上熱搜,引發(fā)網友關注。
有網友表示,“真的沒想到會:人人人人人哀牢山人人人人人”。
10月6日,云南哀牢山自然保護區(qū)楚雄管護局連續(xù)發(fā)布三條相關告知書。其中提到,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擅自進入云南哀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楚雄州轄區(qū)。保護區(qū)內原住居民和自然保護區(qū)管理人員除外。未經批準進入自然保護區(qū)或者在自然保護區(qū)內不服從管理機構管理的。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機構責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據不同情節(jié)處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
同一天,微信公眾號“稻城亞丁景區(qū)”發(fā)布通報稱,王某強(男,40歲)等8名游客因擅自進入亞丁景區(qū)未開發(fā)區(qū)域,給保護區(qū)和景區(qū)的保護、管理造成一定危害,即日起禁止再次進入亞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和亞丁景區(qū)開展一切形式的旅游和活動。
其中,一夜爆紅的哀牢山,甚至“驚動”了應急管理部。
同樣在6日,應急管理部微信公眾號發(fā)文提示,哀牢山“存在不可預知危險”,呼吁游客不要貿然前往。
現實版“云南蟲谷”
哀牢山有多兇險?
密林重重、陰雨大霧、瀑布險崖、信號空白、磁力紊亂……新聞報道中的哀牢山,僅憑名字就令人心生畏懼。該地被當地人稱之為南溪老林,也被網友戲稱為現實版的“云南蟲谷”。
事實上,哀牢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片山。它是一條橫亙在云南中部,位于云貴高原與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上,綿延約400公里的綠色長龍。
哀牢山上的高原原始森林,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兇險之地。在駱賓王的詩詞中,哀牢山“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絕壁千里險,連山四望高”;在方回的詩句中,哀牢山“霧毒飛鳶墮,風腥巨蟒過。已還生定遠,猶類病維摩”。
在這里,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亞熱帶中山濕性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伯樂樹、紅豆杉、長蕊木蘭等一大批國家二級以上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這里枝葉扶疏;這里還有西黑冠長臂猿、云豹、黑熊、綠孔雀大批珍稀瀕危動物棲息在此,堪稱生物物種“基因庫”;哀牢山區(qū)域還有哀牢古國、土司及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孕育了豐富多彩、異常燦爛的少數民族民俗文化。
除了部分區(qū)域被開發(fā)成風景區(qū),哀牢山還有很多未開發(fā)的原始森林區(qū)域。
云南資深地質調查專家王宇表示,由于哀牢山山體相對高差大,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從山頂到山麓就有6種氣候模式,包括南亞熱帶、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氣候,“氣候復雜,容易遭遇天氣突變……人一旦進到密林中,很容易迷失方向和遭遇毒蛇、螞蟥、野獸等”。
2021年,因4名專業(yè)地質調查人員的失聯遇難,給哀牢山籠上了一層哀傷。
這4人中,年齡最大的32歲,最小的25歲。他們供職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昆明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是一支精銳的地質調查隊伍。
然而,就是這么一支專業(yè)且設備齊全的隊伍,卻在哀牢山失聯遇難了。
曾前往救援的云南省登山戶外運動協(xié)會會長胡文琨講述,“我們指揮部在測量該地的磁場時發(fā)現,救援地的磁場是四川黑竹溝磁力強度的兩倍。”胡文琨認為,失聯疑主要是受當地的磁場干擾造成迷路,在遇難者自身沒有認知到危險的狀況下,發(fā)生了失溫意外。
廣東財經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唐曉春表示,有些地方的確是存在地磁異常的情況,這主要是由于在此區(qū)域露出的帶磁性礦物的地層或巖石造成的,屬于比較常見的情況。
去年暑假,王歡(化名)與丈夫帶著孩子去海南萬寧旅行,“當時想找一些漂亮、適合親子游且人少的地方。”她在社交媒體上搜索,發(fā)現了一條“雨林溯溪”的攻略帖。
帖子的配圖、視頻中,孩子在植被密集的山林和清澈的溪流中玩耍。王歡沒感覺有太大的危險,向領隊咨詢后,一家人便報名了。出發(fā)前,領隊詢問了孩子的年齡,簡單強調了一下著裝要求,并為一家購買了第三方戶外險。王歡回憶,途中的一些地方要沿著瀑布逆流而上,“當時水很急,石頭很滑,我感覺很危險”。
本以為是一場正常的旅行,然而活動結束返回時,王歡在路邊看到了一塊警示牌,是海南尖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豎立的,標明此地是省級自然保護區(qū),不允許進入。
當“攻略”指向禁區(qū)
網紅野游如何追責?
以出游打卡為目的,闖入“禁區(qū)”是否擔責?
律師岳雪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根據我國自然保護區(qū)條例的相關的規(guī)定,如果沒有經過批準就進入自然保護區(qū),由自然保護區(qū)管理機構責令其改正,并可根據不同情節(jié)處以罰款,如果進入者在自然保護區(qū)內破壞環(huán)境資源,還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情節(jié)嚴重的還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
對于那些吸引游客前來的“打卡攻略”,又該如何管理?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介紹,“打卡攻略”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博主有商業(yè)利益關系,在攻略中附帶地址信息及服務購買鏈接,相當于廣告。針對此類攻略,適用《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進行管理,經營者有安全保障義務,對服務購買者的人身安全負有責任。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