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后,我等來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正義暫時還沒到,互聯網卻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朱令還是走了,沒有發(fā)生醫(yī)學的奇跡,也沒有發(fā)生破案的奇跡——朱令沒有再站起來,案件兇手仍然是一個謎。清華大學官微通報了這位1992級的校友的離世,上個月,這位被禁錮在22歲的清華才女剛剛過完了50歲生日。
19歲考入清華,22歲遭遇鉈投毒,彼時朱令離奇發(fā)病,被證實為稀有的“鉈中毒”,醫(yī)院并沒有第一時間確診。1995年,彼時互聯網剛剛興起,朱令的高中同學、北京大學學生貝志城、蔡全清等人當時將這種不明的病癥翻譯成英文,通過互聯網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關新聞組和Bitnet發(fā)出求救電子郵件,最終鎖定了是鉈中毒,確定了診療方案。但是為時已晚。朱令也是中國第一例互聯網求助的案例。那是一個用電話線撥號上網的時代,那是一個黑白屏幕的時代,那是一個向上走、朝外看的時代。
當時,央視等很多媒體報道過這次史詩級的互聯網求助問藥,讓彼時前賽博時代的中國人直觀地感受到地球村“天涯若比鄰”的互聯網力量。于是,朱令本身和互聯網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漂浮在中國網絡空間里近30年的標桿。
近30年里,斗轉星移,大浪淘沙,滄海桑田,人世更迭,或鷹化為鳩,或田鼠化鴽:炒房客來過又走了;“大哥大”成了古董;機能智能機換了一茬又一茬;從“水木清華”到天涯論壇,從微博到了抖音,直到今天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互聯網。近30年里,曾經燈火可親的朋友有的越來越近,有的越走越遠。因為朱令憤怒的新年,漸漸地頭上有了白發(fā),兒女忽成行,關心起了手串和枸杞。
然而,朱令一直沒有變,她就在那兒,不言不語,卻拷問著我們的良心,映射著我們對正義的關注,測試我們對苦難的共情。也許真相就差了一步,也許兇手注定會逍遙法外,但是,我們總愿意將注意力從日常的庸常生活中抽離,把同情、惋惜送給這個永遠22歲的姑娘,詛咒兇手,祈禱奇跡,追問真相。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