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夫婦嫌樓上孩子吵踹門動粗被立案 鄰里之間絕不能以暴力欺人
時間:2022-12-01 17:08 來源:極目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原標題:樓下夫婦嫌樓上孩子吵踹門動粗被立案 鄰里之間絕不能以暴力欺人
近日,陜西西安一對年輕夫妻因樓上小孩玩耍時,發(fā)出噪聲吵到自己休息,砸門闖入鄰居家,怒斥小朋友,隨后與孩子家長發(fā)生沖突,大打出手,這一事件的監(jiān)控視頻在網(wǎng)絡(luò)引發(fā)熱議。11月30日,記者從西安曲江梧桐苑小區(qū)被打業(yè)主黃先生夫婦處獲悉,西安警方已立案調(diào)查。“他們還沒有道歉,警方已經(jīng)刑事立案了。”

網(wǎng)傳視頻截圖
樓上樓下因噪音產(chǎn)生矛盾,在住宅樓小區(qū)是常見之事,各個業(yè)主群里,幾乎隔三差五就有這一類的喊話、爭論;矛盾嚴重時,也會有人爭吵不休,用震樓器報復(fù),或鬧上法庭。一般而言,網(wǎng)友都更容易與樓下一方共情,因為在這類事件中,樓上往往占據(jù)主動權(quán),只要樓上更注意日常生活習(xí)慣,多為他人著想,矛盾往往就能迎刃而解。

網(wǎng)傳視頻截圖
但在這件事中,網(wǎng)友一面倒地譴責樓下的住戶,認為他們的行為超出了底線,令人難以容忍。因為這對夫妻踹門闖入他人家宅,用極其粗暴的言語,對1歲半、3歲半的孩子進行呵斥和恐嚇,并毫無顧忌地大打出手,嚴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quán)利,破壞了社會治安秩序,行為與“暴徒”無異。如今被警方刑拘立案,也意味著,他們必然要為其囂張跋扈之舉付出沉重的代價。

警方通報
解決樓層之間的噪聲困擾,方法有很多。畢竟惡意喧嘩滋擾的還是少數(shù),居家過日子,正常人都不希望每天跟鄰居爭拗,有時就是個生活習(xí)慣的問題,或由于建筑隔音性能不佳,噪音在傳遞中放大,造成雙方感覺的差異。
一般來說,樓上多用些隔音的墊子,多考慮下樓下的感受,盡量減少噪音產(chǎn)生;樓下也對有幼兒的家庭多些體諒,有問題就及時友好溝通,大部分都能解決。新施行的《噪聲污染防治法》也為居民維權(quán)提供了法律依據(jù),實在不行也可以向社區(qū)、物業(yè)反映或報警處理。闖入他人家中抖狠、威脅,欺負幼兒,毆打家長,無疑是最粗魯、最糟糕、最害人害己的做法。
家宅是人的私人生活空間,是最能讓居住者放下戒備,產(chǎn)生“安全感”的空間。保護家宅安全,意味著保護居民的私人生活的自由和安寧,保護民眾基本人身權(quán)利的載體。這對夫妻逾越底線的行為,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無論出于任何理由,都是令人極度惶恐不安的。不僅僅是黃先生夫婦,樓棟其他人看到這種“暴徒”行為,也同樣會感到憤怒和擔憂。
這就是鄰里之間無法剪斷的客觀聯(lián)系,縱然在當下的時代,同住一樓、一小區(qū)的鄰居,很難再像從前的街坊那般熱絡(luò),但是住在同一屋檐下,彼此休戚相關(guān),抬頭不見低頭見,是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
所以,鄰里之間更需要互相尊重體諒,真誠有禮,這樣生活才能和諧、安全。尤其是疫情期間,很多時候都是靠樓上樓下,隔壁左右,彼此幫扶、守望相助,才能渡過難關(guān),這期間,各地都有不少令人暖心和感動的鄰里故事,越來越多人認識到鄰里和睦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也應(yīng)該努力去培育和呵護這一可貴的情感鏈接,而不是隨意去破壞,去擾亂,尤其是對于這種用暴力騷擾、欺壓他人的可恥行為,更應(yīng)一致譴責,堅決抵制。暴力是絕對無法消除噪音的,只會制造更多刺耳的“雜音”,鄰里之間唯有保持真誠理性,友善包容的交往,才能共同營造更加安靜、和諧的居住環(huán)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