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地宮能保存下來,不得不提一道“防水大壩”,也就是地下那道規(guī)模巨大的阻排水渠。阻排水渠其實是堵墻,底部由厚達17米的防水性強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寬的黃土夯成,正好擋住了地下水由高向低滲透,有效保護了墓室不遭水浸。這一套阻排水渠和都江堰、靈渠有得一比,北京國家大劇院也是按照這套辦法來解決水浸問題的。“
地宮的建成本身就說明了排水系統(tǒng)的成功,而阻水系統(tǒng)更是經歷了2200多年時間檢驗。通過自然電場法和核磁共振法測出,在所推斷的墓室和地宮范圍內為不含水區(qū),而阻排水渠外測的相同深度為含水區(qū),從而證實這個地下阻排水工程迄今仍然在發(fā)揮著作用。這應該就是班固在《漢書》中所言的”下錮三泉“。
八、秦陵地宮設三重防盜門
地球人都知道,秦始皇陵地宮中設有防盜機關。但要問有哪些防盜機關,偏偏沒人能說清楚。相傳秦始皇陵地宮的周邊填了一層很厚的沙子,形成沙海。這沙海就是秦陵地宮的第一道防線,使盜墓者無法透過挖洞進入墓室。
如果說沙海只是一種傳說,那么暗弩則有明確的記載。司馬遷在《史記》中肯定地說:秦始皇陵中設有暗弩,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斗安置上這種觸發(fā)性武器。當盜賊進入秦陵觸動機關時,就會被強弩射死。與暗弩配合的機關還有陷阱等等。盜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會掉入陷阱中摔死。地宮第三道防線是水銀河,大量水銀像江河湖海一樣通過機械運動循環(huán)流動,一方面有利于保護尸體腐爛,另一方面使得水銀蒸發(fā)的氣體中含毒,也會把盜墓者熏死。
九、兵馬俑詛咒:殺死項羽?
在秦末亂世,秦始皇兵馬俑軍團原型的秦京師軍下落不明。這個問題不僅涉及到兵馬俑軍團性質,也涉及到整個帝國秦軍的動向,甚至牽涉到秦帝國的滅亡、楚霸王的失敗和漢帝國的勝利等諸多問題。據野史記載,曾經擊垮了秦帝國的楚霸王項羽,最后卻死于”兵馬俑“之手。最后在烏江邊斬殺項羽的5位騎兵將士,都是關中地區(qū)出身的秦人,也都是舊秦軍將士,都是秦兵馬俑的原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