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形勢趨穩(wěn)向好,本應是年末淡季的樓市又反常地熱鬧起來。
在北京工作剛滿5年的寫字樓白領周曉最近大大地松了口氣,不到一個月前,她成功簽約買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一戶不到90平方米的小兩居。“都說最近房價要漲,辦完了手續(xù),感覺心定了,總算完成了一件長久以來一直懸著的大事。”她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周曉關于“樓市要漲價”的預感似乎代表了大部分消費者對樓市的判斷。根據(jù)中國房地產指數(shù)系統(tǒng)發(fā)布的報告,在剛剛過去的11月,其監(jiān)測的40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環(huán)比多半上漲,漲價地區(qū)以一二線城市居多,北京、上海漲幅均超過30%。
根據(jù)中國指數(shù)研究院統(tǒng)計,上周北京共有6個新開盤項目,有5個樓盤均價在20000元/平方米以下,所售戶型多為80-100平方米的兩居、三居精裝修房。然而即使如此,所開出的樓盤數(shù)量也遠不能滿足需求。
在通州的一處近日新開盤的售樓現(xiàn)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了解到,該樓盤共有126套住房,開盤第一天就被認購了40套。在這里,一戶樓層、布局都不錯的80多平方米精裝兩居,開價已經在150萬-160萬元之間。而在今年6月份時,相同的兩居價格還在132萬元。“以后房價肯定要漲。今天一戶152萬元,過2個月來買一模一樣的戶型可能要162萬元、172萬元!币晃讳N售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道。
雪上加霜的是,部分開發(fā)商也出現(xiàn)了惜售的情況!胺孔雍茫瑩尩娜硕,開發(fā)商每月就放100多套,搖號4:1的概率。我搖了半年才搖上,半年時間,要多給幾十萬的房款。”在事業(yè)單位工作的張鵬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這幾天,他剛付完北京房山區(qū)一套三居的定金,正集全家之力籌集房子的首付款。
即使過了首付這一關,周曉和張鵬都還有30年的貸款要還,這意味著他們要到快60歲時才能擺脫“房奴”的身份。
而他們所代表的中等收入的剛需購房群體,正是我國商品房住宅市場最主要的消費群體。這一群體年齡在25到30歲之間,大多受過良好的教育,普遍有大學學歷,工作3到5年,月薪萬元左右,即將成立自己的家庭。
購買一套150萬元的房子,如果首付為最低,貸款期為30年,每月要還款6000—7000元。房貸無疑是他們未來幾十年間,都要面對的一道沉重負擔。
雖然國家大力發(fā)展保障性住房建設,但廉租房、兩限房和經濟適用房鮮少能惠及這一群體。根據(jù)北京市經濟適用房的申請規(guī)定,單人戶申請者年收入最高需在2.27萬元以下,資產不超過27萬元;2人戶年收入不超過3.63萬元,資產不超過36萬元。兩限房的申請條件則規(guī)定3人及以下家庭年收入在8.8萬元及以下,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15平方米,家庭總資產不超過57萬元!叭绻催@個標準,我沒有資格購買經適房!敝軙哉f。
對他們來說,唯一的優(yōu)惠政策是首套房貸款利率可以享受85折優(yōu)惠。但這一優(yōu)惠對個人信用要求非常嚴格,一次信用卡逾期(延遲還款一兩天)可能就會失去這一優(yōu)惠機會。
大量的例子證明,當前我國商品住宅市場真正有買房需求的人正在投機者與開發(fā)商的夾縫中艱難生存。而這樣的現(xiàn)象也正說明,房屋固然具有商品屬性,但在我國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情況下,其更多的是一種準商品,而非可以完全放開自由交易的商品。
政府應在加強保障房建設的同時,確保真正需要住房的中等收入群體能買得起房,體現(xiàn)住房市場的民生性。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