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老院子近百米遠的地方,還有生產(chǎn)隊的倉房。每年大,小春收割完以后,各種糧食都會集中在這里,統(tǒng)一晾曬,統(tǒng)一保管,統(tǒng)一在這里背走交售給國家的“公糧”,再統(tǒng)一在這里給每戶分配“口糧”。分配口糧時并不是按每戶的實際人口,而主要是按每戶出勞出工的情況來進行分配的。
記得那時我們家吃“閑飯”的人較多,所分配的口糧總是難以為繼。一家十口人,老的老,少的少,要保證全年不餓肚子,母親總是想盡辦法。于是,在一年中我們就少不了要吃一些野菜、米糠之類的東西。
每當我們隨父母去倉房往家背那一點不夠全家人享用的口糧時,總是羨慕那些人口少勞力多的家庭,這種家庭的分配自然好得多,至少是可以滿足全家人吃飯的。就這樣,既便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父母親也堅持讓我們讀書上學,還把我大哥這個當時全家 的壯勞力送去當了兵……
如今,老屋頭的那個老院子已不在了,原地蓋起了幾棟漂亮的樓房,油坊和倉房自然也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消失。但老屋頭這個稱呼卻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成了泛指那里居住的幾戶人家的地名;而關于這里的一些人和事,一直留在了我記憶的深處,讓人難以忘懷。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