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歡迎來到川北在線
微信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黨校教授提出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
時間:2012-12-26 12:36   來源:川北在線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毛青青

  一位黨校教授歷經多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或許可以為中國人慶祝舶來的圣誕節(jié)提供一個“理直氣壯”的依據(jù)。

  中共南通市委黨校教授、圖書館館長黃楊提出,相較“龍的傳人”,中華民族更應是“羊的傳人”。

  他說,被視為中華民族血脈的羌族,其名“羌”是甲骨文中最早記識族號的唯一文字。而在甲骨文中,“羊羌同義”,因此羌人又被稱為“羊人”,其圖騰就有羊。

  “翻閱古代中國有關‘羊’的文獻資料,就可發(fā)現(xiàn)它被賦予了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在語言文字上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為義、善、美、吉祥和榜樣的象征。”他說。

  美學的“美”、吉祥的“祥”、榜樣的“樣”、善良的“善”以及繁體的“義”都包含有“羊”字。

  “這幾個字,在中國人的哲學里,意義絕非一般!彼f,“‘義’(繁體為‘義’)中之‘羊’象征崇高,‘善’中之‘羊’象征道德,‘美’中之‘羊’代表美;‘樣’中之‘羊’象征楷模,‘祥’中之‘羊’象征吉祥。”

  黃楊還對“樣”有獨到理解:“中國人積極倡導的榜樣的‘樣’,‘木’字旁可視為自然的‘十字架’,就猶如耶穌最初在十字架上的“羔羊”形象。作為十字架上的‘羔羊’,耶穌是信徒敬仰的上帝之子,也是學習的榜樣。”

  “東西方文化有相通之處,蠻有趣的。”

  黃楊對“羊”的關注源于就讀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期間。他在學習美學時對“羊大為美”帶來的一連串發(fā)現(xiàn)產生了興趣,以至于1983年提交的畢業(yè)論文就是《論美的起源》。

  那以后,他只要看書查資料發(fā)現(xiàn)“羊”的相關信息就收集起來,“為此做了20多年研究、收集了20多年的資料,夠寫一本20萬字的書了”。

  黃楊曾為黨校學員開過《中華民族的歷史發(fā)軔——中國古代羊文化》的專題講座,聽眾反映“比較新奇”。一些有歷史、考古等教育背景的學員也提出,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

  2006年,一篇采訪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吳友富談重構中國國家品牌形象的報道,經媒體轉發(fā)解讀,被認為將放棄“龍”作為中國形象代表,轉而塑造新的形象標志,一時間引發(fā)熱議,其中不乏反對之聲。

  而國人崇拜龍的一個最新例證是在2012年爭生“龍寶寶”,北京、上海、濟南等多地傳出產床、月嫂緊缺的信息。與之對比鮮明的是,羊年忌生子的說法竟致2009年吉林、上海等省市的高考報名人數(shù)明顯減少。

  黃楊說:“龍到底是什么,說法不一,難以確定。而羊作為中華民族的圖騰,從歷史上也是可考的。羊文化隱含在我們的漢文字中,隱匿于中國歷史的潛流之中,源遠流長,生生不息,代表了我們文化的本質特征!

  他認為,真正能夠代表“黃河文明”禮儀之邦及其祥和特質的吉祥物不是表征帝王、皇權、在一些人看來面目猙獰和張牙舞爪的“龍”,而是作為道德象征、形象更和藹可親的“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

川北在線-川北全搜索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



圖庫
合作媒體
金寵物 綠植迷
法律顧問:ITLAW-莊毅雄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