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巖畫。 本報通訊員 牛明遠 攝
困擾學界和當?shù)財?shù)年的舞鋼市青龍山巖畫的地位、類別等課題有了答案:國內10多位知名巖畫專家實地考察后認為,青龍山巖畫是一種新類型的凹穴巖畫,可填補我國巖畫體系的空白。
11月9日,世界巖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南京師范大學教授湯惠生,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巖畫研究中心教授、藝術史學家張亞莎等專家考察了青龍山巖畫,并在隨后舉辦的研討會上表達了上述觀點。
2007年發(fā)現(xiàn)的青龍山巖畫有240多處,分布于舞鋼市尹集鎮(zhèn)青龍山東坡,范圍約3平方公里。其中 特點的一處被稱為“龜背書”:面積達40多平方米、狀似“龜背”的一整塊巖石上,集中了十幾組以圓形凹穴巖畫為主的巖畫。專家們考察后認為,這是中原地區(qū)目前發(fā)現(xiàn)的面積最大、圖形最多、符號最集中、符號種類最全的一幅巖畫。
專家們認為,青龍山巖畫產生時間約在4000年前,跨越新石器時代的早、晚期;數(shù)量巨大,內容豐富,多呈現(xiàn)有規(guī)律的幾何圖形排列;既有早期用石器磨制的,也有晚期用金屬工具刻鑿的;較之同屬凹穴巖畫的具茨山巖畫,制作更精細。與國內其他地方的巖畫相比,青龍山巖畫的形制、組合、內容、制作技法等方面自成體系,當屬一種新類型的凹穴巖畫,填補了我國巖畫體系的空白,對研究華夏歷史文明傳承意義重大。
青龍山巖畫多刻畫在山體石板上,且處于普通人不常去的海拔340米~410米之間的山坡上。專家們據此推測,這些巖畫應當是在較長時期內由專人制作而成,不僅有研究潛力,還有破解的可能性。
考察還顯示,除青龍山外,舞鋼市尹集鎮(zhèn)九頭崖自然風景區(qū)內也有大量巖畫分布,數(shù)量多達2000多處。
鏈接
以抽象符號為主題的凹穴巖畫,是比以具象的人面、人身、動物、場景等巖畫更為古老、更為原始的人類藝術行為,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存量。以河南為主的中原凹穴巖畫,其規(guī)模之大、種類之多,在國內甚至世界范圍內都極為罕見。 (記者馬祿禎 通訊員牛明遠)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