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關鍵詞看中國藝術品市場
2012年被不少業(yè)內人士視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的一年:經(jīng)歷了兩年的井噴行情之后,今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遭遇寒流,量價齊縮;4月開始掀起的查稅風波讓當代藝術市場雪上加霜;藝術品基金等藝術金融產品面臨退出危機;與此同時,造假、拍假等行業(yè)頑疾不斷被曝光。然而這一年,我們也看到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緩步前行的步伐,內地拍賣領頭羊試水香港,行業(yè)進一步細分并更加專業(yè)化。年終歲末,本版盤點2012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重大事件,透過這些關鍵詞,讓我們一起解讀這一年的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關稅
從為年初開始實施的“降稅”而歡呼雀躍,到因“查稅”而起的人人自危,藝術圈內一直避而不談的藝術品關稅問題在今年來了一次“爆發(fā)”。4月開始的這場查稅風波,緣起于一樁大宗藝術品貨運,這宗藝術品自上海入關,數(shù)量眾多而報關價奇低,大概只有進貨價的千分之一,從而引起了上海海關的關注。5月,《東方早報》透露,某大型金融機構藝術品負責人、藝術品經(jīng)紀人伍勁因藝術品逃稅金額巨大傳被拘留。同一天,藝術評論人“顧村言”在微博上稱,“收藏家余德耀[微博]主力證實余已被協(xié)查”“上海一大收藏家在接受海關調查后表示悉數(shù)補交稅款”。此后,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執(zhí)行董事、副行長楊琨,藝術品市場新晉買家王耀輝,中國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品牌管理部總經(jīng)理、北京炎黃藝術館館長何炬星,北京邦文藝術投資公司董事長黃宇杰等人紛紛因關稅問題被調查。
點評:2011年12月,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下發(fā)了《關于2012年關稅實施方案的通知》,將藝術品進口關稅從12%下調至6%。就在業(yè)內人士紛紛表示看到了關稅下調帶來的“發(fā)展希望”之時,“查稅風波”又引發(fā)一場不小的震蕩。實際上,藝術品交易遠不止6%的進口稅,另需繳納17%的增值稅,對進口藝術品的實際征稅額度達到了23%,進口藝術品依然處于高稅重壓之下。換一個角度看,查稅風波恰恰說明了當前藝術品交易稅收結構仍需調整。
拍假與打假
2011年,中嘉拍賣以2.2億元拍出一件“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妝臺(含坐凳)”,使其成為當年中國藝拍市場最貴玉器。2012年春,此樁“舊聞”被網(wǎng)友翻出,天價玉凳一時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拍品的真實性受到廣泛質疑,因為根據(jù)歷史知識,漢代還沒有“凳子”。此后,通過幾番調查與考證,也有相關人士承認,這件“漢代玉凳”出自自己的工廠,而拍賣方也承認這件玉器事實上并未成交。有拍假的就有打假的。今年4月至5月,當代嶺南畫派領軍人物楊之光通過微博指認了春拍17家拍賣行上拍的40多幅贗品。事件發(fā)生后,包括中國嘉德[微博]在內的部分拍賣公司陸續(xù)撤掉楊之光贗品。據(jù)悉,這些贗品中,80%是原作臨摹,20%是憑空捏造,由于沒有查到原造假者,很難訴諸法律程序。此后不久,徐悲鴻油畫《九方皋》以8900萬元落槌,該畫隨即被不少業(yè)內人士指為贗品,因為按照拍賣公司提供的著錄,該拍品應為國畫,而非油畫。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