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都市報訊(記者肖笛攝影郝飛)昨日,四川大學老校長任鴻雋先生的親人,將這位前輩親筆書寫的20余件文字史料,捐贈給了四川大學與四川省博物院。
任鴻雋曾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化學家與教育家,1935年—1937年擔任國立四川大學的校長。而他的妻子陳衡哲是中國第一位公派女留學生、女博士,在川大教授過西洋史。
捐贈儀式在任鴻雋曾經(jīng)籌建的檔案館里進行。他的侄孫任爾寧拿著一疊家書等史料說:“任鴻雋傾心革命、專注科學,一輩子的心愿,就是將四川建成內(nèi)陸科學文化基地。”在這20余件物品中,有孫中山先生在南京臨時總統(tǒng)府時的秘書處實存信封,有任鴻雋在上世紀20年代用打字機記述的四兄弟不約而同參加革命的事跡,有老先生出國留學時字跡工整的筆記,沒有任何頭銜的名片,還有他為孫中山先生草擬的政府公文。先生的行書、楷書、草書字跡,以及當時在國內(nèi)外部分記事都寫在了里面。
“這對于研究川大歷史,甚至是辛亥革命歷史有著巨大的作用……”四川大學檔案館館長黨躍武教授說,直到今日,任鴻雋老校長科學治校的精神都一直在川大傳承。四川省博物院也為新增添的這批巴蜀史料感到欣慰,經(jīng)過博物院2億像素仿真機器拓印,得以讓老校長的“精魂”回到四川家庭。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