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瑩:簡單說,就是管好自己的章,管好自己的賬,強化監(jiān)督體系,加強公開透明。比如管好章,就是說章不能隨便蓋。我們當然要救人,但也要救助真正需要的人,具體項目要認真考察后才能批準。其實有些公益組織,肯定也有上當受騙的時候。但遇到這樣的事我們就不做慈善了嗎?肯定不能,不能對求救的人都帶懷疑態(tài)度。
反過來想,公眾對我們要求高,也是出于公正的要求。
新京報:之前有公眾質(zhì)疑善款去處,比如出現(xiàn)一些貪腐事件。
姜瑩:我們都很憎恨貪腐,善款要用到該用的地方,這是底線。一些善款未用到位,確實帶來很大負面影響,且沒完全消除。但我們要看到好的一面。比如高鐵的修建,出現(xiàn)腐敗問題,但我們不能否認高鐵帶來的巨大正面影響。
新京報:是否覺得大家對公益組織要求過于嚴格?
姜瑩:這些年公益組織走得磕磕絆絆,這首先是因為我們做得還不夠好。但與此同時,我覺得社會上建立起一種良好的公益環(huán)境還任重道遠,不是一個簡單過程。大家關心這個事業(yè),也需要愛護、扶持這個事業(yè)及工作人員。
新京報:之前一些善款去向方面,確實出現(xiàn)過公眾質(zhì)疑,比如說機構提取的份額比重過高。
姜瑩:現(xiàn)在的標準是提取10%的比重。按照民政部規(guī)定,上年募款額度的70%必須花出去,這里有10%用作管理費,包括機構人員工資、房租、培訓、出差、水電費等。應該說這個標準并不高,國際一些公益組織,提取額度達到30%甚至以上。
新京報:大家對管理費其實不是很理解。
姜瑩:是。但任何一個機構運行,都必然有一定行政成本。比如你捐了一車衣服,我們總需要有工作人員、總需要雇車拉到被捐助人員跟前,這些都是成本。我們捐助的愛心,不僅僅是針對捐助對象,也有捐助的這個事業(yè),而一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必然需要一定成本。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