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同時建議,國家相關部門應出臺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操作指南,建立跨部門、跨行業(yè)的協(xié)同處置機制,加大統(tǒng)一監(jiān)管和違法打擊力度,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加工、轉移、使用、刪除等處理原則進行規(guī)范,以便企業(yè)在保護及合理使用個人信息時有章可循。
據新華社電
典型案例
非法網購信用卡信息
2012年5月16日,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網安大隊民警在工作中發(fā)現,一網民在網上發(fā)布信息,打算雇用“馬仔”并辦理假身份證,到郵局等地點取掛號信、快遞。5月17日,南京市公安機關抓獲犯罪嫌疑人許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經查,許某等人通過辦理假身份證冒領受害人申辦的信用卡掛號信,并在網上購買受害人的個人征信記錄等資料,激活信用卡,刷卡套現牟利,對信用卡管理秩序、公民財產權利造成了巨大損害。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1
2
信息倒手每份賺百元
2012年3月15日,上海公安機關在辦理一起信用卡詐騙案時發(fā)現,犯罪嫌疑人用于作案的大量公民個人信息均購于互聯(lián)網,由此發(fā)現一個非法出售個人信息的犯罪群體。辦案民警深挖案件線索,查明有大量的公民個人信息、機動車主信息、學生學籍信息及大量企業(yè)信息等被非法銷售,通過網絡以每份信息60-2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再以150-300元的價格將獲取的信息販賣給下家,從中獲取非法利益。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3
客戶信息被販賣牟利
近期,公安機關接群眾舉報稱,中國電視購物聯(lián)盟網對外發(fā)布“出售400電視購物客戶數據”等非法信息,并通過網上聊天、支付寶交易等方式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經查,2012年5月以來,犯罪嫌疑人葉某利用在一軟件公司工作的職務便利,私自下載400客服電話通話清單客戶信息,并委托曹某某通過互聯(lián)網販賣給他人牟利,涉及泄露大量公民個人隱私,對公民合法權益造成嚴重侵害,涉案金額近百萬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本報記者裴曉蘭
對話
信息保護亟須立法
京華時報:近年來,個人信息被盜用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從法律層面上看,目前是如何保護個人信息的?
周漢華(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現在,個人信息保護法并沒有制定,既缺乏全面系統(tǒng)的規(guī)定,又缺乏保護機制和執(zhí)法機制。
京華時報:在基本法缺位的狀態(tài)下,處理信息被盜用存在哪些困難?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