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讓座美德帶上道德枷鎖
時間:2021-03-02 17:17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近日,一段公交車上的吵架視頻在網上流傳起來。事件發(fā)生在福州的公交車上。一位老人因他身邊的年輕姑娘沒給自己讓座,就對這位女生破口大罵,缺德、畜生不如,態(tài)度極其惡劣。故有網友評論道,讓座是情分,不讓座是本分!近年來強制讓座、暴力索座的事件頻繁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中,讓座這一美德似乎漸漸被道德綁架成日常生活必須實行的行為守則,不起身禮讓在一些人眼里簡直就是缺乏社會公德心、自私自利的表現。這不禁讓人想問,是誰縱容了這種社會戾氣的產生?這座我是讓,還是不讓?
其實讓座問題本無明確的是非界限。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座則是能夠體現這一美德的表現方式,當我們將權利讓渡給需要幫助的人時,體現的是對他人的關護,但值得明確的是,讓座從來就不是必須必須履行的義務,強制要求他人讓座實則是打著道德的幌子,對道德的誤讀和濫用,是對權利與義務的混淆。韓愈在《原毀》中就寫到:“不以眾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見其尊也。”讓座文化里,更多的應是相互之間的尊重,尊重你讓座的善舉,但同時也尊重你不讓座的權利。
視頻中的女生在老人的謾罵下的無奈回應,還有之前新聞中因未讓座而被打的小伙子的委屈控訴,多次發(fā)生在年輕人和老人之間的讓座沖突其實也體現著年輕一代的不易,每日工作后的疲憊抑或是身體方面的不適也會讓他們想要坐著休息休息,他們也有不做道德完人的權利,若社會非要以道德綁架來使他們踐行讓座美德,太過于強調道德而忽視對個體利益的尊重,那么可能會造成年輕人與老年人的矛盾,觸發(fā)他們的逆反心理,這樣強迫而來的社會公德實則早已失去其最初美好的本質。
當然,讓座仍是需在社會上提倡的美德,而美德是用來弘揚的,絕非拿來強迫的,我更希望它以一種柔和、文明的方式來深入人心。只有當文明禮讓通過人們發(fā)自內心的善意和自覺來實行,其影響力才能如春風般在人與人間溫柔拂過,雖然輕微但卻能驅散社會微塵并沁人心脾、直抵心靈。
在處理讓座沖突的問題上,我們應該相互體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年輕人在遇到需要幫助的人時可根據自己的情況,能讓就讓,不讓也待之謙和;老年人在出行時間的選擇上可以盡量避開上下班高峰期或者在出行時讓家人陪伴來使自己多一份安全保障。
文明終究依靠彼此的禮讓才能最終建構起來,別讓道德枷鎖綁架禮讓美德,自覺禮讓才是文明的加速劑和調和劑,當年輕人能傳承中華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德,而老年人也能體諒年輕人時,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會越走越遠。臧莉坤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