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葬禮敲響白色警鐘
時間:2019-12-26 11:37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在每個感覺要被凍死的冬天談論“氣候變暖”,仿佛是我們這些非學者不能理解的事。然而,氣候不是我們靠人體可以感知判斷的。4個月前,冰島失去了奧克冰川。當地人聚集在一座碎石坡上,為它舉辦了“葬禮”。紀念碑上,刻著一封給未來的信:這是第一條痛失冰川地位的冰川。在接下來的200年里,我們所有的冰川都將遵循同樣的滅亡路徑……
事實上,這樣的冰川葬禮離我們并不遙遠。2016年,西藏阿里地區(qū)的阿汝冰川發(fā)生兩次冰崩事件;2018年,藏東南地區(qū)雅魯藏布江色東浦溝發(fā)生兩次冰崩堵江事件。冰川,才是氣候變化的記錄器和預警器。我國是世界上中低緯度冰川最發(fā)育的國家,其中以青藏高原為主體的第三極是除南北兩極之外最重要的冰川富集地區(qū)。自1970年前后到2010年,幾十年間,我國冰川整體萎縮了12442.4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20.6%,其中,約有8310條冰川完全消失。這些消失的冰川以小型冰斗冰川和懸冰川為主。小型冰斗冰川大多只有一個分支,多坐落于小山谷中,形狀類似簸箕。懸冰川貼于陡峭山坡之上,因為其冰舌較短,厚度較薄,只有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更容易受到區(qū)域氣候變化的影響。
近期青藏高原溫度平均每10年上升0.4℃,升溫速度是全球平均升溫速度的兩倍。而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全球氣溫升高是冰川消融的主要原因。氣溫升高導致冰面消融加劇和積累量減少,同時引起冰溫升高,冰裂隙增加,冰川破碎化加重,消融面增大等。冰川區(qū)降雨比例增加,降雨釋放的潛熱,也加速了冰川消融。除此之外,黑碳氣溶膠等工業(yè)污染沉降在冰川表面,造成冰川反照率降低,更容易吸收太陽輻射,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冰川消融。而冰川的消融會使黑碳在冰川表面富集,吸收更多熱量。而冰川作為一座“固體水庫”,對河川徑流起著重要的補充和調節(jié)作用。在全球變暖背景下,冰凍圈快速變化對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qū)的水文過程與水資源具有較大的影響。
但是目前,我國對冰川災害的研究還比較薄弱,我們現(xiàn)在能做的就是要做好普查工作,搜集和整理過去的冰川災害記錄,理清冰川災害的區(qū)域分布特征和發(fā)生規(guī)律。其次,應加強冰川變化和監(jiān)測研究。通過遙感影像對災害發(fā)生的重點區(qū)域進行普查,確定容易發(fā)生冰川災害的重點對象,定期給這些冰川“體檢”,開展詳細的野外考察和監(jiān)測,對易發(fā)生災害的冰川進行測量,包括冰川的運動速度,每年虧損量、積累量,以及冰川周圍的氣象數據。由此,模擬冰川變化和冰川災害過程,揭示冰川災害的發(fā)生機理。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冰川災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而如何減緩全球的升溫速度,還需我們每個人努力。(陳卉妍)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