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川:電影票房誠可貴,文化價更高
時間:2013-08-01 12:26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 特約評論員嶼川】曾推動臺灣新浪潮電影的 導演吳念真,今天接受采訪時,直言對臺灣電影持悲觀態(tài)度,“臺灣電影看起來好像很風光,但賺錢的好像沒幾部。因為電影背后必須有強大的文化實力,臺灣在這方面比較欠缺。”(中新網(wǎng)7月30日)
吳念真導演的“悲觀態(tài)度”,在筆者看來,更是一種獨立文化人深刻的自省、自謙和嚴格。吳念真委婉表達臺灣電影背后缺少文化,其實,仔細想想,又何止是臺灣電影呢?在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書籍、電視、電影、網(wǎng)絡早已從“工具”變成了“人”的主導。他們主導我們的“視界”,主導我們的觀點,主導我們的喜怒哀樂。一切公眾話語都披上了“娛樂”的外衣,并成為文化的附庸。這讓人不得不想起了前不久火熱的《小時代》因消費主義、拜金主義而遭到詬病,但另一方面無可回避的缺失飆高的票房成績。票房和口碑有時的確不能兼得,但是我們必須正視的是,電影制作越來越朝著“快餐式”發(fā)展。電影趕工期、搶檔期,劇本粗制濫造、情節(jié)復制粘貼、演員表演生硬、導演不停趕工、喪失人文精神的速成電影成為了近兩年不少內(nèi)地電影的通病。他們往往寧愿將精力投注于前期盛大的宣傳造勢、緋聞造勢中,也不愿意沉淀下來增強電影本身的文化實力。票房榜上一個個飆高的數(shù)字,電影院線里一排排滿滿的檔期,導演們一場場滿滿的通告,無一不在昭示著:這是一個急于求成的時代。
電影和票房從來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然而,電影從來就不是快消品,也并非簡單直觀的映像呈現(xiàn)。電影所傳達的應該是電影人的訴求與心聲。喪失文化內(nèi)涵的電影即使贏得暫時票房,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贏得觀眾贊譽本無可厚非,然而,如果為了迎合觀眾,而將電影本身獨立的意義拋之不顧,把電影變成了一個沒有思想的木偶線人,那么,也就喪失了電影本身的價值和存在的意義,與其稱它們?yōu)殡娪埃銓幗凶鲆粓隹駳g的“TV show”。
電影的文化性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在浮躁的消費時代,希望吳念真導演的一番話能夠讓我們新晉導演們“放慢腳步”,扎扎實實拍好電影。而我們更需要向吳念真導演一樣,沉淀下來,想一想我們電影背后的文化的“根”在何處。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gòu)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zhuǎn)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