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魯迅是我的精神導師,也是唯一的。許多偉大的作家在寫作層面影響了我,但魯迅是影響最深的。尤其是在最近的10年,魯迅鼓舞我要更加獨立和批判性,我也盡最大努力去實現。
如何描繪當下現實
是現代文學的最大問題
問:你是一位小說家,對你來說,虛構與現實之間的界限是什么?
余:寫小說和寫社會批判文章是完全不同的。我總是提醒自己不能把新聞批判語言帶進小說。評論語言需要緊貼現實,但小說語言恰恰相反。小說用社會批判的模式來寫,那是災難。
問:文學該批判現實世界嗎?文學的目的是什么?
余:文學的目的是什么?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有一件事情是確定的,如果只是用來批判現實,文學是沒必要存在的,但與此同時,文學永遠在批判現實。
問:對現代文學來說,所面對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余:對于現代文學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描繪當下的現實。現實遠比虛構的小說豐富多彩,如何把現實濃縮進小說中,是作家所要面對的難題。
問:中西方都有很多讀者欣賞你的作品,你是怎么做到的?
余:這個很難解釋,當我寫作的時候,我從來不去考慮讀者會不會喜歡,更不會考慮西方的讀者會不會喜歡。因為每個讀者都是不一樣的,中國有句話叫“眾口難調”。
作為一個作家,我對自己很嚴格,除非作品讓我極度滿意,否則我寧可不發(fā)表。如果說我取得了一些成就的話,那應該和我總是不斷嘗試改進我的作品有關。
問:在這幾十年間,中國的語言有沒有發(fā)生變化?有人說,中國的語言體系正在面臨西化的危險。
余:漢語正在改變,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并不是來源于西方,而是來源于網絡。有時候冒出來一個詞,我完全不懂,只好去網上查,不過我對此并不擔心。語言本身始終處于一種自我更新的狀態(tài),有價值的會留下,無價值的會自然被淘汰。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