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程師到畫壇名家——訪著名畫家巴山
時間:2013-12-20 11:20 來源:中國日報 責任編輯:青青
1985年,香港獅龍洋行董事長攜帶一幅畫家巴山所作《百蝦圖》出境時,被海關人員視為“齊白石的傳世之作”而扣查長達40多分鐘,盡管國家有關部門饋贈的這幅畫上赫然寫著“巴山畫于北京”,且蓋有“巴山”印章,但還是讓海關人員幾度躊躇,不以為定。此消息不脛而走,如一石擊水,隨即在香港及東南亞國家的書畫界和收藏家中廣為頌傳,人們紛紛打聽,巴山何許人也?筆意何同白石?
巴山是參加組建中國人民武警部隊的工程師,中華名人協(xié)會最早的理事,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第一批創(chuàng)作研究員,中國書畫家聯(lián)誼會策劃創(chuàng)建人之一,北京海外聯(lián)誼會五屆理事和世界華商聯(lián)合會書畫藝術委員會理事長。從工作時的一名工程師,到年近花甲開始接觸畫畫,巴山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并為之付出巨大努力?
在中國乃至世界畫壇里,名氣最大的畫蝦者莫過于畫壇巨匠齊白石。巴山崇拜白石老人,而他更欣賞老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名言。他在苦心研究白石老人畫蝦技藝的同時,對蝦的透明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神韻方面作了大膽創(chuàng)新,自成一格。其代表作《百蝦圖》那一百只蝦,透明立體、神態(tài)各異、動態(tài)十足,形成巨大的內在張力和游動速度,自有一種動人心魄的氣勢,有一種強大的力量的震撼。
最能體現(xiàn)巴山藝術追求的,當首推他筆下那些帶有三分龍氣活靈活現(xiàn)的蝦,巴山的蝦把中國畫特有的水墨功能發(fā)揮到了極致,無論是蝦的內在品藻,還是外在風骨,都具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感,這種尊嚴感幾乎在巴山的所有畫作中都可以體會到。難怪乎有人驚呼:巴山把蝦畫活了!真可稱“當今畫壇第一蝦”!
多年隱居作畫,如今,巴山的真品終于要進入市場,得以讓更多人觀摩和學習,乃至收藏。在2013年12月15日(周日)上午9時30分,在北京市昆侖飯店即將舉行的國信·藝術2013秋季拍賣會上,共有四幅畫家巴山與其女兒畫家巴燕的作品首度現(xiàn)身。
據(jù)悉,此次參加拍賣的四幅作品,將以每平尺8萬元的價格,期待落錘于真正懂國畫愛國畫的收藏家。它們分別是父女合作完成的《華池雙麗》和《紫藤群蝦圖》設色明快,用墨酣暢,蝦群怡然游戲,一派天然快樂風光。其中《華池雙麗》約4.6平尺,《紫藤群蝦圖》約為19.2平尺。另兩張巴山獨立創(chuàng)作的同樣以蝦為主題的作品,一幅是精品扇面,33.5*90cm的《蝦扇面》,另一幅為138*69cm的巴老七十七歲的新作《群蝦圖》,盡顯其代表創(chuàng)作風格和深厚的藝術功底。
本次拍賣將于2013年13日-14日在北京昆侖飯店進行拍賣預展,同期拍賣的還有著名畫家吳冠中、王明明、劉大為、劉炳森等大師的數(shù)幅經典作品,熱衷收藏當代畫家作品的朋友不容錯過本次機會。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