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玩城多年經營古玩的李先生,對于目前古玩市場的低迷分析總結說,第一、大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影響古玩購買收藏市場,在我國古代古玩歷來屬陽春白雪,是供達官貴人享用的物品,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但是主要消費階層仍然是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家。第二、目前古玩市場進入理性消費,古玩市場趨于飽和,人們購買力相應減少。第三、古玩經營品種單一,沒有形成規(guī)模。第四、仿真造假贗品的存在,讓人防不勝防,一只老鼠壞了一鍋湯,個別人的造假,讓人們對整個古玩市場產生懷疑,失去信心。
而古玩經營戶認為,古玩市場缺乏真正具有法律性效力的監(jiān)管,也是阻礙行業(yè)發(fā)展的瓶頸,購買者對自己所持古玩的真假認知,直接影響到市場的發(fā)展,顧客一旦上當受騙,也許終身不會再涉足這個領域,甚至影響到他的家人親戚和朋友形成蝴蝶效應,而作假者得不到處理,會對整個行業(yè)產生致命的影響。
博物院院長向媒體介紹,由于文物鑒定有很強的學術性和技術性,加之收藏品市場非常火爆,故而魚龍混雜、以偽充真的現(xiàn)象十分嚴重。在鑒賞活動中,許多市民珍藏的“寶貝”一經專家鑒定便原形畢露,比例高達六成以上。
古玩市場應該實行規(guī)范的管理,而管理又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改善目前這種檔次低下、管理混亂的低層次問題;其次是解決古玩贗品的問題,這也是決定古玩市場能否長久存活的主要問題,管理者應當在市場內聘請鑒定專家當場鑒定,解除購買者的后顧之憂,為市場的持續(xù)壯大掃清道路。
一些主流媒體大張旗鼓地推出“鑒寶”、“收藏”節(jié)目。媒體在引導民眾的文物收藏觀念和認識方面,起到了非常惡劣的誤導作用。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明清文物傳世的很多,我們在地攤上、古玩店里是可以找到民間流傳下來的真品。然而,明清之前的文物是很難流傳下來的。我們在‘鑒寶’節(jié)目里,包括現(xiàn)在的市面上,怎么見到了那么多明清之前的文物,突然間冒出的這些文物是從哪里來的?如果不是盜墓而來的,又如何解釋?我想,‘鑒寶’節(jié)目給了觀眾一個很錯誤的誤導,那就是——這個東西太值錢了,如果我沒有怎么辦?盜墓!
天辛大師:在中國各地文物集市走訪時,多數(shù)攤販都敢于肆無忌憚地與買主講述自己的盜墓經歷。顯然,盜墓行為正在由地下走上臺面。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