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縣團塘村一些能人通過流轉的方式盤活山地資源,大規(guī)模發(fā)展林果產業(yè),讓荒山變綠,讓群眾得利。
吳永祿:“只要樹能保命,我可以天天運水”
大姚縣趙家店鄉(xiāng)團塘村委會后山上,吳永祿老人10年前種下的核桃樹一年比一年綠、一年比一年粗。遠遠望去,大小參差不一的核桃樹翻溝越谷,把荒山嶺裝點成了醉人的綠色!扒澳昃烷_始掛果了,去年收了1000多公斤,今年的收成應該更好。”老人帶我們站在一處高坡上看,即將成熟的果實仿若潤雨快要落地的陣勢。
“這些苗硬是用汗水澆灌出來呢!”老人清晰地記得,他從60歲開始在山坡上整整苦戰(zhàn)了10年。
2002年林改時,高山上的稀疏林地與荒坡一起,改到農戶經營,許多人家沒有經營能力,干脆撂荒。吳永祿等一批能人卻從中看到了發(fā)展的機遇,“大姚盛產優(yōu)質核桃,是著名的核桃之鄉(xiāng),2000米左右的海拔高度種出的果實品質很好,還兼顧了綠化!彼麥蕚淞鬓D荒山的消息才傳出,村民紛紛向他出手,8000畝荒地很快流轉到他名下。
第一年,他栽下了700畝。
到了2009年,吳永祿的流轉地上已經種植了5000畝核桃,染綠了大片荒山?删蛷哪且荒甓鹃_始,雨水比油還金貴,山箐干涸了,日復一日艷陽四射,干旱不但煎熬著幼小的樹苗,就連人畜飲用水也受到影響。
吳永祿把農用車改裝成水罐車,艱難地從谷底的蜻蛉河里取水往高坡上運,每棵樹每天澆一瓢!爸灰獦淠鼙C,我可以天天運水! 老人鉚足了拼勁。
特大干旱的4年,他在山頭上大干4年,到去年春末,7000畝核桃樹硬是在他的鋤頭和水瓢下成長起來!笆O碌1000畝山地上,生長著原生樹,要好好保護!彼f,此生大規(guī)模的植綠任務基本完成,將轉入下階段的護綠保樹。
有老鄉(xiāng)給計算過:一畝地按100公斤計,7000畝核桃林年產70萬公斤不成問題,等于為后代“種”下一座“金山”,更重要的是大片荒山變成綠色,生態(tài)效益難以計算。
普文麗:“有核桃、藥材,群眾的日子過得成”
團塘村有3萬畝荒山可以流轉,為了盡快讓山變綠,讓群眾在荒山上得到“紅利”,趙家店鄉(xiāng)副鄉(xiāng)長兼任團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普文麗想盡了一切辦法。
“群眾眼見為實,光動嘴不動手,別人不信。”她動員在農村的家人,到離村更遠的大荒地山頭流轉了500畝地,如今已全部種上了核桃樹,每棵都有杯子粗。
種樹近期沒有收益,普文麗采取了“遠近結合”的實驗,在核桃樹下套種中藥材續(xù)斷,頭年10月種下,第二年就產生了好效益!吧酵练饰,續(xù)斷又是牛不糟蹋的植物,只需要除草,薅鋤藥材的過程也薅鋤了樹,到9月底采挖每畝至少有1000元的純收入。”她說,2010年她家試種了8畝,第二年采挖了3畝,收入就達到了6500多元;其余5畝留種,第3年連籽帶根賣得23000元,而且不愁賣。
普文麗更重要的責任是取得經驗后向村民推廣。今年她的經驗已經在利皮河小組21戶中推廣110畝,還出現了3戶種植100畝以上的大戶,團塘村種植面積突破了1000畝。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