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剛剛落下帷幕,最終沒有大的冷門,《為奴十二載》與《地心引力》兩部最熱門的影片分獲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成為了本屆奧斯卡的兩大贏家。
這兩部影片孰勝孰劣,也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在我看來,這兩部影片則是代表了當今電影創(chuàng)作的兩種模式,《為奴十二載》是一部傳統(tǒng)的主旋律影片,而《地心引力》則是一部引領新技術革命的先鋒作品。
《為奴》奏響主旋律最強音
以一位黑人反抗白人奴隸主,追求自由為題材的影片《為奴十二載》獲得了這屆奧斯卡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獎,并同時收獲了最佳女配角獎和最佳改編劇本獎。很多影迷在頒獎季看了《為奴十二載》之后,都感覺這是一部為奧斯卡量身定做的“命題作文”。誠然如此,這部影片四平八穩(wěn)的敘事節(jié)奏,溫馨暖人的情感基調,掙脫羈絆的不懈努力,追求自由的勵志傳奇,還有那圓滿的好萊塢式結局,幾乎擁有了一部傳統(tǒng)的“好”電影所應有的一切元素。也許這部影片尚不足以給人帶來極深的心靈觸動(所以影片也只獲得了三個獎項,沒有能夠橫掃奧斯卡),但估計也少有人能夠挑出本片大的缺陷。與本屆其他提名最佳影片的作品相比,本片的人文主義情懷應當算是最宏大飽滿的;仡檴W斯卡八十多年的歷史,這種情況幾乎是最常見的: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也許不是當年最優(yōu)秀的電影,但往往是把主旋律演奏得最響亮的一部。
在奧斯卡之前,對于最佳影片歸屬最具指向意義的制片人工會獎破天荒地將最佳劇情片并列頒給了《為奴十二載》和《地心引力》。一時間讓人感覺奧斯卡的至尊大獎歸屬變得撲朔迷離。而在奧斯卡前幾天,當公布的頒獎嘉賓的名單中出現西德尼·波蒂埃、威爾·史密斯等眾多黑人影星的名字時,許多有經驗的影迷便都感覺最佳影片是《為奴十二載》的了。
《地心》實現藝術家與工程師的合體
同上屆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相似,本屆奧斯卡,年度最佳3D影片《地心引力》也是滿載而歸,斬獲了次重量級的最佳導演獎,并橫掃了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五項技術大獎,還收獲了“額外”的最佳配樂獎。七座小金人的收獲,其風頭比《為奴十二載》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對于專業(yè)電影人還是普通電影觀眾,這幾年都深切感受到了3D電影所帶來的強烈沖擊。就奧斯卡而言,3D影片的強勢也已經從《阿凡達》、《雨果》的包攬眾多技術獎項升級到了如今還能連續(xù)兩年獲得導演獎!兜匦囊Α方o人以無與倫比的觀影體驗,在大銀幕前的一個半小時,稱得上是視聽上的最高級享受。而這樣的一部影片,技術團隊對于影片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恐怕已經超越了導演,這也使得導演的角色由創(chuàng)作者趨向于統(tǒng)籌者,由藝術家趨向于工程師。當年《阿凡達》橫掃全球,就開始引領了導演角色的這層轉變,如今隨著阿方索·卡隆獲得最佳導演獎,更是將這種轉變以及由此引發(fā)的電影技術革命深深地刻在了電影史的長卷之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