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讓觀眾看到的是青春真實的撕裂和陣痛,很真實;《中國合伙人》讓觀眾感到的是青春的張揚和勵志,催人奮進。那么《小時代》呢?準確地說就是貼著青春標簽的精神鴉片。說它輕飄飄,卻聲色兼具,輕松幽默、嚴肅悲情一個不少;說它好看,卻在華華麗麗聲色犬馬之后又感到空蕩蕩的缺什么味兒。當然要說與現(xiàn)實相映,《小時代》里所反映的輕飄飄的奢華倒是和現(xiàn)在中學、大學校園里所泛濫的一些拜金、攀比虛華之風很相似,還真有那種“接地氣”的味道。許多觀眾之所以產(chǎn)生共鳴,就在于片子里的一些景象和人物表現(xiàn)和現(xiàn)實中身邊發(fā)生的很接近。
另一個不得不注意的是,《小時代》的監(jiān)制就是當年被中途禁播的、由F4主演的臺灣頹廢拜金劇《流星雨》的金牌監(jiān)制柴智屏。也許她更清楚觀眾的胃口,或者走不出最擅長鼓搗這類題材,所以讓《小時代》變得就像濃縮了的《流星雨》。
《小時代》的問題還在于場面是鋪排開了,但是沒有收攏住,沒有規(guī)整好,或者最后揉成一團胡亂打了個結。這個結打得挺失敗,導致整個片子的價值觀、思想導向不夠清晰正面,有誤導傾向。這部片,說白了定位很明確,就是給現(xiàn)在的在校大中學生看得的。但是你不能光想著如何玩噱頭向觀眾兜里掏錢,你得像《中國合伙人》那樣掙了學生的錢,更要讓他們獲得正能量……
頹廢的、矯情的、小資的《小時代》,你做到了么?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