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三大營”,指的是明朝的京軍,一是
這三大營是明軍的精銳,戰(zhàn)斗力曾經(jīng)很強。永樂年間出征漠北,宣德年間掃平漢王,都是三大營立了頭功。為啥在明英宗土木堡之變的時候不堪一擊,被蒙古騎兵切西瓜一樣消滅呢?
拋開明英宗、王振指揮失當?shù)仍,單獨分析這一支軍隊自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明朝沒被老朱殺掉的功臣、勛貴的后代,基本上都在三大營解決編制了,主要是三大營待遇好,不會拖欠工資,一般沒啥危險,很少上前線(土木堡那算是中彩票了)。他們占用領導職數(shù),晉升也快,上戰(zhàn)場一刀一槍的軍官們肯定有怨氣,影響戰(zhàn)斗力。
三大營的指揮權逐漸被宦官把持著,他們被稱為“鎮(zhèn)守內(nèi)臣”,后來在斗爭中,也有些文官安插進來了,加上原來的武官,領導層就有三種領導身份,文官看不起武官,宦官看不上文官,互相掐,指揮權不一,但歸根到底還是公公們說了算,這些人也不懂軍事,練兵也不會,還喜歡瞎指揮。
土木堡之變前夕,《明英宗實錄》里記載了,明朝監(jiān)察官員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三千等營管隊官旗,不以軍務為重,往往將富壯者縱放,貧弱者在伍。”
啥意思,就是三大營隊伍里,強壯的士兵都被軍官們派去墾荒種地去了,留在隊伍里操練的都是老弱病殘。種的糧食賺的銀子,都歸軍官私分。這樣的隊伍咋打仗?拿火槍的都去扛鋤頭了,還美其名曰這是大明太祖高皇帝的祖制——屯田。
小軍官沒法動用士兵種地,也會千方百計撈銀子,克扣士兵口糧。三大營士兵沒有誰可以剝削,就只能在行軍打仗期間欺負下老百姓了。正因為這些原因,加上土木堡之變那種千年一遇的大變局,老朱家一百多年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家底就被掏空了,從此明軍再也沒有能力主動進攻北方了。
雖然后來,于謙等有識之士對三大營進行銳意改革,但還是積重難返,再也不能恢復永樂年間三大營的勃勃生機和頑強意志了。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