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X射線脈沖星為深空GPS系統(tǒng)指明了方向 精度能達到2公里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和萊徹斯特大學的科學家已經(jīng)開發(fā)了一套星際間導航技術,這項技術基于來自X射線脈沖星的高度周期性信號。根據(jù)研究者的說法,利用搭載在飛船上的小型X射線望遠鏡,飛船就可以在深空中確定自己的方位,精度甚至能達到2公里。整套系統(tǒng)被稱為“XNAV”,它借助對脈沖星信號的仔細記時來對飛船進行三角定位,從而得出飛船相較于一個標準位置的方位。
當脈沖星旋轉時,它們會從兩極放出電磁波輻射。如果這些射線指向地球,那么它們就表現(xiàn)為規(guī)律的脈沖。有些雙星系統(tǒng)中的脈沖星會從他們的伴星處奪取氣體,這些氣體會聚集在脈沖星的兩極。氣體在此會被加熱到極高的溫度,以至于向外釋放X射線。這就是用作星際導航的脈沖星,如同龐大而笨重的天線。相較而言X射線探測器則小得多,它們常常只搭載一個單像素的傳感器,很容易就能裝進宇宙飛船的載荷里。
到2013年,XNAV的有關理論研究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關鍵點。歐空局組織了一支由科學家Setnam Shemar牽頭的團隊來進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有朝一日能將這一技術運用在飛船上。Shemar的團隊分析了兩種技術:最簡單的一種被稱為“三角修正”,通過利用船上原子鐘對從單一脈沖星定期傳入的X射線脈沖進行記時,并將結果與在標準位置脈沖的預期到達時間相比較。兩個記時結果之間的差異,連同通過地面跟蹤估計的航天器初始位置綜合考慮,就可以得到更 的飛船位置。
萊徹斯特大學的Adrian Martindale也是可行性研究團隊的一員。他表示,盡管操控機制后的工程非常復雜,但所需的科技并非遙不可及。在成本、復雜性以及XNAV需要的X射線探測器的規(guī)模上,團隊引用了將于2018年的Bepi-Colombo任務發(fā)射升空的水星成像和X射線光譜儀(MIXS)作為例證。Shemar認為他們已經(jīng)證明整個計劃具備可行性,但他同時提醒我們,一些技術必需追趕理論工作。盡量減小探測器質量、減少每個脈沖星的觀測時間與開發(fā)一個合適的操控機制都是巨大挑戰(zhàn)。
科學家認為對XNAV很快將用于太空飛船的導航仍抱有疑慮,技術會隨著實際需求出現(xiàn)。自動化脈沖星導航對于深空探測任務的確很有吸引力,但是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都沒有類似的計劃,這項研究已經(jīng)發(fā)表在期刊《實驗天文學》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