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冬天平菇出菇期管理方法 平菇出菇期如何管理
1、注意水分管理
平菇子實體含有90%以上的水分,水分管理是出菇期的關鍵措施之一.出菇的場地要經常噴水,地棚排水溝內經常有水.出菇期始終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但必須注意不能直接往子實體原基和菇蕾上噴水,否則易引起爛菇.幼菇期可用噴霧器適當噴水.只要出菇棚內相對濕度保持好,菌袋就不會大量失水.而使之正常出菇,但如果在出1——2潮菇后,菌塊內水分低于60%時,可用補水器向袋內補水.
2、加強通風換氣

保持出菇場地空氣新鮮,低濕季節(jié),中午噴水后進行通風換氣,氣溫高時通風換氣多在早、晚進行.通風換氣要與保濕同時考慮.如與保濕發(fā)生矛盾時,必須以保濕為主,但濕度大時一定要注意通風換氣.尤其在高溫時一定要注意做好通風換氣,一旦高溫、高濕不通氣,往往可以在一個晚上發(fā)生大量綠霉菌污染.但通風換氣必須緩慢進行,避免讓風直接吹到菌體上,以免菇體失水過多,邊緣卷曲而外翻.
3、拉大溫差,刺激出菇
平菇屬變溫結實菇.在適宜溫度范圍內,溫差變動,能夠促進子實體分化.低溫平菇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必須在15℃——20℃范圍內才能正常進行,溫度過低,雖能出菇,但多產生畸形菇;溫度過高,則不能出菇.當溫度高于20℃以上,應加強通風和噴水等措施,以進行降溫,利用早晚氣溫低的規(guī)律加強通風換氣,以加大溫差.刺激其出菇.
4、增加光照
平菇菌絲體生長一般不需要光照.但形成子實體時,卻需要足夠的散射光.光照是平菇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散射光可誘導原基形成的分化,有利于子實體正常發(fā)育,促使早熟多出菇.在黑暗的條件下,平菇原基很難形成.在光照不足時,原基數減少,柄細長,菌蓋小,色淺,畸形菇多.因此,菇棚、菇房必須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但不能有直射陽光,以免把菇體曬死.利用地下室栽培平菇時,應每隔6——8米安裝一個40瓦燈泡,給予人工照明.
5、補充營養(yǎng)
平菇在出兩茬菇后,培養(yǎng)料內營養(yǎng)已感不足,為促使多出菇,可結合噴水給予補充營養(yǎng),一般可用0、1%尿素+0、3%糖水.
6、采收與加工
在適宜的條件下,平菇從原基長成子實體需7——10天的時間.當平菇菌蓋邊緣內卷,尚未大量彈射孢子時及時采收.采收后可直接上市鮮銷,亦可按要求進行鹽漬加工.采菇后應清除菌塊上的菇腳和老菌絲,保持料面濕潤,繼續(xù)按菌絲培養(yǎng)期的要求進行管理,一周左右又可出現二期菇蕾,再按出菇期的要求管理,只要管理得當,一次栽培可采收4——6潮菇,生物率150%以上.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