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給孩子洗澡時,會發(fā)現(xiàn)孩子腹股溝鼓起來一個包塊,差不多“鵪鶉蛋”一般大小,孩子也沒喊疼,摸起來軟軟的,但是洗完澡再來看時,包塊又沒有了。
有時候在孩子排便、跑跳、哭鬧后,這個鼓包會再次出現(xiàn),可是不一會兒鼓包又消失了。
這讓家長們很是疑惑,這個鼓包到底是什么呢?
這個鼓包,存在兩種情況,一種是鞘膜積液,一種是疝氣。這兩種都是兒科比較常見的疾病,也都會有鼓包的癥狀,但兩種疾病的危險程度和治療方式會有些不一樣,所以家長們要學會怎么判斷孩子患的到底是哪種?
一、鞘膜積液和疝氣的成因分別是什么?
01.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是指鞘膜囊內積液量積聚過多。
正常情況下睪丸鞘膜腔內有少量漿液,使睪丸有一定的滑動范圍。但由于鞘膜本身或者睪丸、附睪等發(fā)生病變,造成鞘膜囊內液體的分泌與吸收失去平衡,積聚的液體增多,就會形成囊腫,成為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根據(jù)病因可以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根據(jù)積液所在的位置不同又可分為睪丸鞘膜積液、精索鞘膜積液、混合型鞘膜積液、睪丸精索鞘膜積液等,根據(jù)積液的交通性可分為交通性鞘膜積液和非交通性鞘膜積液。
每種的臨床表現(xiàn)不同,治療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如果孩子陰囊上方的包塊睡一覺就消失不見,活動后又有明顯變大的情況,就主要考慮是交通性鞘膜積液。交通性鞘膜積液最典型的表現(xiàn)就是孩子安靜時或擠壓后包塊就不見了,哭鬧、咳嗽、大便用力等造成腹壓增高時會變得更明顯。
如果大小變化不是很大,那更傾向于是非交通性鞘膜積液。
02.疝氣
再來說說疝氣,疝氣通常指的是腹股溝疝,多為腹股溝斜疝。當然也有直疝,不過在兒童中比較少見。
這是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睪丸通過腹股溝管向陰囊下降,在下降過程中腹膜向外形成一個突起——稱為腹膜鞘狀突,睪丸伴隨著鞘狀突逐漸降至陰囊。
簡單說就是腹股溝處有個管道沒閉合好,腹腔腸管、大網(wǎng)膜或卵巢等通過這個管道掉下來了,表現(xiàn)為腹股溝區(qū)域的包塊,男孩的疝也可以進入陰囊。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不是男孩子的專屬,女孩也會有疝氣。
二、鞘膜積液和疝氣的區(qū)別是什么?
鞘膜積液和腹股溝斜疝發(fā)病原理是一樣的,都是鞘狀突未閉合導致的。
鞘膜積液簡單的理解就是有體液滲到陰囊里去了,不過它的危害程度相對比較小,而且大多數(shù)原發(fā)性的鞘膜積液在1歲內自愈的幾率非常高,繼發(fā)性的通過手術也可以治愈,復發(fā)的風險不是很高。
而腹股溝疝氣和鞘膜積液相似的是,它也會導致陰囊腫大,不同的是,疝氣導致的腫大一般是腸子漏下去了,看起來寶寶像是有三個蛋蛋。
要想?yún)^(qū)別鞘膜積液和疝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光試驗,就是用手電筒照射陰囊腫脹區(qū)域,如果能透光,意味著腫脹是鞘膜積液,不能透光則是疝氣。
由于兩者發(fā)病原理一樣,所以鞘膜積液有變成疝氣的可能,但幾率較小,有些孩子疝氣和鞘膜積液會一起發(fā)生,不過即使變成疝氣,手術方式通常是一樣的。
三、鞘膜積液和疝氣需要立即就醫(yī)嗎?
l 鞘膜積液
鞘膜積液因管道比較細,有自愈的可能,可觀察到2歲,若不能自愈需手術治療。但是,如果積液持續(xù)增多,局部張力較高或陰囊紅腫、疼痛,就要及時就診治療。
l 疝氣
疝氣一旦發(fā)現(xiàn),需盡早手術治療。如果是6個月以內的小寶寶,視情況而定。但是對女孩疝氣應持更積極治療的態(tài)度,以免卵巢嵌頓,引起卵巢壞死。
l 手術一般有哪幾種方式?
因為病因同源,疝氣和鞘膜積液目前的手術方式主要有兩種:經典的開刀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鞘狀突高位結扎術)。
手術方式無好壞,各有利弊,適合就好。如果達到手術要求,還是盡早手術,這樣恢復起來會比較快,并且并發(fā)癥少。
、匍_刀手術
開刀手術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代代的改良目前技術成熟,麻醉方式為全麻或全麻+局麻,直視下操作,不進腹腔,疝氣較大時可以修補腹股溝管。
經驗豐富的兒外科醫(yī)生可以將開刀手術做得很微創(chuàng),刀口在下腹橫紋處,長約1.5-2cm,術后切口隱匿不明顯。但是不能觀察對側的情況,即不能看到對側是否有隱性的鞘狀突未閉合。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