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這座橋,還有一段故事。唐朝以前,這條淺淺的小河上并沒有橋,老年人和孩子需要人背著才能過去。好心的丁四住在河旁邊,只要看到老人和孩子過河就會放下手中的活,下水扶一把,或者干脆背過去。若遇洪水,只能望河興嘆。就這樣,背背扶扶,一輩子轉(zhuǎn)眼過去了,丁四自己也是老人了,再也沒有辦法幫別人,于是將一生積攢的錢修了一座橋。大家為了紀念這個好心人,就管這橋叫丁四橋,管橋下的河叫汀泗河。唐朝時候,丁四橋已經(jīng)被水沖毀了好幾次,幾乎沒有用了。貞觀年間,玄奘西游前告太宗,國內(nèi)需做萬件好事,方能功德圓滿,取回真經(jīng)。一心向佛的太宗于是派出一萬名和尚在全國范圍內(nèi)每人做一件善事。其中有一個和尚到了這里,便用隨身攜帶的官銀以及化緣得到的布施,修起了一座結(jié)實的三眼石拱橋。這就是今天汀泗橋的雛形。
宋朝時,汀泗橋正式進入縣志,而且前兩字都加上了三點水旁,于是丁四橋就成了汀泗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