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遷徙的一個支系。納西這一族名來源于古代髦人的一個部落名。漢代文獻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納西族的先民。
因地域不同納西族也有不同的自稱,如"納西"、"納"、"納汝"、"納日"等,新中國成立后根據本民族的意愿統一定名為納西。納西族人在自己民族的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產生于公元7世紀的東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用東巴文書寫的東巴教經典的《東巴經》,是研究納西族社會發(fā)展歷史的珍貴資料。納西族人以從事農業(yè)生產為主,種植水稻、玉米、土豆、麥、豆類和棉、麻等。金沙江兩岸是林區(qū);玉龍山區(qū)植物種類多,被譽為植物寶庫。
納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余分布在維西、中甸、寧蒗、德欽和四川鹽邊、鹽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縣。納西族原是中國西北古羌人的一個支系,大約在公元三世紀遷徙到麗江地區(qū)定居下來。
納西族熱情好客,每當獵獲歸來,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獵物。貴客臨門,主人要做六樣或八樣菜進行款待。
納西族是個極重信用且講義氣的民族,一般不計較客人因無知而產生的過失,但很看重平等與信用 ,所以在與他們交往時有什么要求最好能直接說明,不可欺瞞哄騙。
勤勞節(jié)儉的納西人,喜歡喝酒、飲濃茶,愛吃酸、辣,甜味的食品。瀘沽湖摩梭人,男女均愛吸份未狀的"蘭花煙",吃自制的帶酸味的"棱里瑪酒"。主婦在每年殺年豬后,要趕做儲存腌肉。麗江的火腿粑粑、寧菠的琵琶肉,滬估湖地區(qū)的酸魚和魚干,都味美可口,是納西人待客或饋贈親友的佳品.
在會客和飲食場合要注意坐姿端正,忌高聲喧嘩、猜拳行令、說粗話,不要踩踏飯桌橫檔,在有老 人的場合,不可高蹺二郎腿。當主人敬煙酒、盛飯時,宜用雙手相接,并表謝意。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