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渝蓉高鐵.起點為上海,終到成都.在國慶前,這條滬渝蓉高鐵的兩段已經正式開工,一段是武漢至宜昌,另外一段是成渝中線高鐵.其中,武漢到宜昌段的開工大屏幕上,顯示為“新建滬渝蓉高速鐵路武漢至宜昌段”.圍繞這條高鐵,從出爐到現(xiàn)在,依然有不少網友很困惑,為何它的名字叫滬渝蓉,而不是叫滬蓉呢?滬渝蓉高鐵的名字怪怪的.
滬渝蓉高速鐵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起自上海寶山站 ,經太倉市、上海市崇明區(qū)、南通市、泰州市、揚州市、南京市、滁州市,終至合肥南站.滬渝蓉高速鐵路合肥至武漢段起自合肥市,經六安市、黃岡市至武漢市,正線在雷麻店附近接入既有寧蓉鐵路后引入合肥南站,止于蘆港所接武漢至宜昌段,該段全長322.24千米;其中安徽省境內166千米,湖北境內155千米 .

在大家的腦海中,國內的鐵路,一般都是以始發(fā)站和終點站所在的城市簡稱或別稱,以及省級單位命名,比如京滬高鐵,就是以北京、上海兩地的簡稱合在一塊兒予以命名.再比如滬昆高鐵,以始發(fā)地上海、終到地昆明結合命名.另外京港、京廣、京哈、蘭新等,無不如是.甚至更早以前的普速鐵路,也基本上是這樣的命名方式,很少有三地在一塊兒的先例.比如襄渝鐵路,就是以湖北襄陽、重慶的簡稱“渝”來命名;再例如著名的成昆鐵路,也是以鐵路兩端的成都和昆明命名.滬渝蓉高速鐵路武宜段新建隧道25座,總長度24.456千米,均為雙線隧道.白果樹隧道為本段最長隧道,位于荊門市西北,全長3090.3米,為單洞雙線隧道 .
滬渝蓉沿江高鐵漢宜段正線全長313公里,途經天門市、荊門市,設漢口(既有)、漢川東、天門北、京山南、鐘祥南、荊門西、當陽西、宜昌北8座車站,橋隧占比85%,設計時速350公里,項目總投資522.7億元,建設總工期4年.它東連沿江高鐵合肥至武漢段,西接沿江高鐵宜昌至涪陵段,在武漢樞紐與合武、武九等高鐵銜接,在宜昌通過在建的宜昌至興山高鐵與鄭萬高鐵相連.將大幅壓縮武漢至宜昌的時空距離,推動沿線多個城市邁入高鐵時代,極大便利群眾出行,助力加速構建沿江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對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fā)展、促進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崛起戰(zhàn)略支點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新建滬渝蓉沿江高鐵東起上海、西至成都,途經上海、江蘇、安徽、湖北、重慶、四川等6個省市.線路總長約2100公里,總投資約5300億元.它一線串起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雙城經濟圈,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骨干通道之一,預計2030年前全面建成.屆時,從武漢出發(fā),3小時便可抵達上海、重慶.
滬渝蓉高速鐵路武宜段是一條以中長途客流為主,兼顧城際客流的高速鐵路,是沿江通道的關鍵區(qū)段,是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武漢城市圈與宜荊荊城市群間重要的城際通道,是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客運骨干,加快優(yōu)化三峽過壩運輸結構的線路,也是漢江生態(tài)經濟帶、湖北省“一主兩副、三群聯(lián)動”、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礎設施;它的建設對加快構建沿江高速鐵路通道、優(yōu)化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網、完善區(qū)域鐵路網布局,提升高速鐵路客運骨干地位、增強三峽過壩運輸能力,優(yōu)化運輸結構,完善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綜合走廊,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tài)經濟帶發(fā)展,加快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支撐湖北省“一主兩副、三群聯(lián)動”,促進均衡發(fā)展,建設長江綠色經濟帶具有積極意義.(劉玄義)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