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游客把龍門石窟千年佛像摸出包漿
時間:2020-10-08 20:48 來源:川北在線原創(chuàng)(guangyuanol.cn) 責任編輯:毛青青
國慶大假期間,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景區(qū)游客爆棚。由于一些千年佛像緊鄰過道,許多游客伸手觸摸,甚至還有小孩鉆進護欄拍照,令不少佛像都被摸出了包漿。據(jù)景區(qū)工作人員介紹,這嚴重地違反了景區(qū)規(guī)定;保安人員則表示,佛像本來就在風化,游客觸摸會加劇損壞。此事在網(wǎng)上引起熱議,不少網(wǎng)友都在批評游客這種不文明并且損壞文物的行為(新華網(wǎng)2020年10月8日)。
嚴格來說,這些千年佛像均屬于祖先留給子孫后代的珍貴遺產(chǎn),這是無法復制的歷史,這是在用事實充分證明那個特定的歷史時期,我們的祖先在石刻藝術方面已經(jīng)達到了很高水平。因此,才能充分證明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源遠流長的,而絕不是子孫后代自吹自擂的空穴來風;因此,我們必須懂得珍惜和保護這些會說話的歷史文物,絕不應該人為地去破壞它。游客你摸我也摸,必須依法予以制止。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要想依法得到制止,那就必須把普法教育的工作做在游客旅游之前。只有把依法保護文物的普法工作貫徹落實到位,才能讓廣大游客用實際行動去保護文物。這說明,普法教育是一個浩大工程,必須有計劃、有組織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不能只注重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的普及教育,更要把生態(tài)文明保護、歷史文物保護和知識產(chǎn)權保護等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教育高度重視起來。只有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廣度與深度,才能提高我們的全民綜合素質,才能讓那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得到依法保護。
而且,必須讓全國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保護文物人人有責,保護文物不是某個部門和管理人員的事,而是大家的事。只有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時不我待,勇于擔當社會責任與義務,才能把依法保護文物轉化成我們每個人的實際行動。就此來說,凡事有歷史文物的旅游景區(qū)就必須用廣播和宣傳欄向廣大游客進行普法教育。而且,必須明確告訴游客破壞文物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旅游景區(qū)不能只知道提高門票收入,不知道如何承擔依法保護文物的責任與義務。作為旅游景區(qū)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必須帶頭依法保護文物,并積極爭當向游客進行普法教育的踐行者。
千年佛像被廣大游客摸出包漿來,只能說明洛陽龍門石窟旅游景區(qū)在依法保護文物方面做的不到位,不能把全部責任推給游客。首先要開展自我檢討,并積極采取糾正預防措施,而不是消極等待“龍門石窟研究院對相關佛像進行保護性修復”,而應該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進措施,并進行明確分工負責,貫徹落實到人。保護文物刻不容緩,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保護文物,必須人人自覺敬畏法律權威,才能把法律當成一面鏡子,才能讓旅游景區(qū)的每一位工作人員成為依法保護文物的帶頭人。
只要每個旅游景區(qū)的工作人員能夠以身作則,遵紀守法,保護文物一絲不茍,游客的不文明和違法行為就能得到有效制止。如果旅游景區(qū)的管理者以游客太多為借口,不采取糾正預防措施,那就是失職和瀆職犯罪。(郭喜林)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m.fishbao.com.cn/
①凡注明"來源:XXX(非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wǎng)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②本站所載之信息僅為網(wǎng)民提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其真實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負責,本站信息接受廣大網(wǎng)民的監(jiān)督、投訴、批評。
③本站轉載純粹出于為網(wǎng)民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不原創(chuàng)、不存儲視頻,所有視頻均分享自其他視頻分享網(wǎng)站,如涉及到您的版權問題,請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我站將及時進行刪除處理。